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太康七年夏,天气干旱无雨。受了旱灾的郡县,已多达二十多个郡县。如果在大梁地图上做标记,大半个北方都零星地有了红色。民乱一起接着一起,就如星火燎原,愈演愈烈。
朝廷也在积极应对,一边派兵平乱,一边积极拨粮赈灾。北方诸多州郡,便是受旱灾影响小一些的,也最多勉强自给自足,根本抽调不出多余的粮食,要从两湖两广调粮。
百姓们哄抢买粮,大户们也惴惴难安,各自买粮存粮。粮价很快疯涨到了原来的三倍。朝廷要征粮,也是困难重重,派出去征粮的官吏们,有的秉公办差,有的趁机贪墨,还有的和粮商沆瀣一气私下勾结,从中大捞银两。
得知征调来的粮食只有预计的三成远远不够赈济北方旱灾时,以温和好脾气著称的太康帝,怒不可遏,指着负责征粮的户部官员破口大骂。
户部钱侍郎哭丧着脸,跪在地上挨骂。
王丞相沉着脸上前,拱手道:“钱侍郎办差不利,请皇上另择能臣前去征粮。”
一旁的安国公脸色也十分难看。这个钱侍郎,是他亲自举荐的。也算是太后党里的中坚人物之一。去两湖征粮,办砸了差事,现在闹到要摘乌纱帽的地步,无疑是对太后党的一记重击。
太康帝铁青着脸:“王丞相打算举荐何人?”
王丞相不假思索地张口:“臣举荐户部潭郎中。潭郎中在户部当差已有十几年,沉稳持重,办差老道。”
“请皇上立刻下旨,让户部先送粮去北方受旱灾郡县,三成粮食也是救命粮,不可延耽搁。另外,再请皇上派潭郎中前去征粮。双管齐下,才能尽早平息北方混乱。”
安国公按捺不住,站出来为钱侍郎求情:“钱侍郎办砸了差事,确实该重重处置。不过,眼下北方二十多郡县大旱,需要大批官员前去赈灾。臣恳请皇上,让钱侍郎将功补过,先去赈灾。等旱灾平息北方安定了,再处置不迟。”
太康帝余怒未消,重重哼了一声:“好,今日朕看在郑尚书的颜面,就允了。如果钱侍郎办差再出差错,朕连他的脑袋和乌纱帽一同摘掉。还有郑尚书,也要一并被重罚!散朝!”
被喷得灰头土脸体无完肤的钱侍郎,大哭着跪地谢恩,战战兢兢地退了出去。
王丞相也退了朝,在经过钱侍郎的身边时,不轻不重地哼了一声,瞥了一眼。
钱侍郎身体微微一颤,不敢抬眼和王丞相对视。
安国公很快过来了,对钱侍郎低声道:“随我一同坐马车。”
待两人一同坐上马车,钱侍郎再也撑不住,用袖子抹了一把额上冷汗,低声诉苦:“国公爷,征粮一事,不是下官不用心。两湖官员,大多是丞相党羽。下官前去征粮,个个推三阻四。”
“还有那些大粮商,畏惧丞相威风,丞相不点头,他们就不交粮。下官用银子买,也只买了这三成的粮食回来。”
“王丞相也实在可恨可恼。赈灾的粮食,关乎着数万百姓生死。他为了一己私欲,根本不顾百姓死活啊!”
钱侍郎说着,眼泪都下来了。
安国公一脸晦气:“都这时候了,说这些有什么用。北方已经闹了两年旱灾,不知饿死了多少人,流民乱匪越来越多。再这么下去,半壁江山都要乱了。皇上现在已经彻底急了,谁能稳住局势,谁就能占上风。王丞相就是窥准了这一点,下手又狠又准。皇上又对王丞相十分信任,这时候,难道我要去皇上面前说王丞相暗中派人阻挠你征粮不成!”
说着,一声长叹:“你这户部侍郎的位置是保不住了。也罢,先将功折罪,熬过这一关,再图日后。”
钱侍郎押着粮食去赈灾,这一边,潭郎中火速去征粮。
说来也奇怪,钱侍郎累死累活征不到粮食,潭郎中去了之后,征粮一事十分顺畅。不出一个月,大批粮食就陆续运往北方。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