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40章 朱允炆的抉择(第1页)

建文元年(1399年),正月。明朝,应天府(今南京)。乾清宫外,雪树银花,整个世界都是一片银装素裹。乾清宫里,内侍太监小心侍弄着唯一的一盆火炉,因今岁白灾肆虐,朱允炆下令削减宫中用度,即便是他也不例外。“你先下去吧。”朱允炆坐在龙椅上,看着齐泰、黄子澄递交上来再次请求立刻削藩的折子。“喏。”内侍弓着身子,弯腰低头后退,缓缓出了乾清宫。原本冷清的乾清宫,这下更加显得冷清。“陛下。”方孝孺今日受诏进宫,见朱允炆眉头紧锁,便知他还在烦恼那本记载未来历史之书的事。“陛下可是在忧虑,燕王真的会如这本《明史》所载,将于今年七月,在北平起兵造反?”“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朱允炆苦笑着摇摇头,“朕忧虑又有何用?只是苦了先生,为了朕,历史上被四叔诛了十族。”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攻占南京之后,多数的文武百官见风转舵。唯独方孝孺拒不投降。姚广孝曾劝朱棣不要杀方孝孺,“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朱棣即位需要草拟诏书,便召方孝孺进宫,方孝孺痛哭不止,朱棣劝说:“先生不要自苦,我只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而已。”“成王何在?”方孝孺问。“他已自焚而死。”朱棣答。“为何不立成王之子为帝?”方孝孺又问。“他尚年幼,国赖长君,需要有能力的大人来治理。”方孝孺步步紧逼,“那为什么不立成王之弟?”此时,朱棣已经很不高兴,强压怒火:“此乃朕的家事!”朱棣命人备好笔墨纸砚,让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高声说:“你就是杀了我,我也不会给你起草诏书。”“你就不怕被灭九族?”“便是诛十族又如何!”朱棣闻言大怒,将其投入大牢,随后诛其十族。(注:关于方孝孺被诛十族一事,历史上存在争议,目前尚无确凿定论,不同史料记载不同。本小说不是真实历史,读者可自行分辨。)虽然距离史书记载的这件事,还有大约四年时间。但朱允炆却隐隐感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如果他不做出不同于历史的抉择,那么历史就会再次重演。“陛下!”方孝孺下跪,一脸严肃地拱手说道:“莫说此事尚未发生,即便未来果真如此,臣亦九死无悔。只是遗憾,未能帮助陛下达成盛世之治。”“先生,朕既知晓未来,就绝不会让先生陷入此种境地。更何况,比起削藩,如今朕已眼界大开,所思所虑早已超越以往。”朱允炆从后世得知的,可不只是大明的未来,还有所谓的全球化。他已经知道,历史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即便朱棣不造反,用宁野的话说,封建王朝到了大明,也快接近顶峰了,接下来,就是一路的下坡,直到大明被满清取代,而后,满清也难逃历史周期律。可这些个中内幕,方孝孺此时并不知情。他还以为,朱允炆是在担心朱棣果真会如史书记载的那般,起兵造反,夺了皇位。“陛下,何不召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寺卿(黄子澄)问策?”此次去后世一事,朱允炆回来后,只告诉了方孝孺一个人。就连那本宁野帮忙彩印带回来的《明史》,在大明,当此之时,也只有朱允炆和方孝孺看过。方孝孺见朱允炆叹了口气并未回答,急忙说道:“陛下可是在怪罪齐黄二人误国?陛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算太常寺卿判断有误,可以终为始来看,齐尚书的建议几无差错啊。更何况,他二人对陛下皆是忠心耿耿。”“朕岂会怪罪旁人。”朱允炆摇了摇头,拿起那本《明史》,翻到建文朝,看着上面的文字,朱允炆已不觉得刺眼,反而心中满是羞愧。他觉得,他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只是,这局棋,他的对手太强大了。“那陛下为何不告知他们?”“唉,罢了,告诉先生也无妨,朕是怕他二人看到史书,将靖难之役的失败,全部归咎于自己,羞愧难当之下,焉知不会做出轻生之举?”历史上,黄子澄推荐李景隆代替耿炳文,谁知李景隆更加无能,连战连败,丧失军队辎重数十万。黄子澄以“景隆出师观望,怀二心,不亟诛,何以谢祖宗,厉将士”,请求将李景隆正法,朱允炆没有采纳。江淮诸将连战连败,黄子澄说:“大事去矣,荐景隆误国,万死不足赎罪!”因此,结合历史,再听到朱允炆之言,方孝孺当下明了。“陛下仁心,即便明知未来,亦不忍责怪,臣叹服。”此时的方孝孺,觉得无论是未来还是现在,自己的选择都无比正确。即便朱棣真的会赢,方孝孺也决定义无反顾,支持朱允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陛下,”方孝孺似乎想到什么,走近几步后说道,“陛下说在后世见到另一个大明的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和懿文太子(朱标),不知先皇和先太子,有何指教?”朱允炆愣了一下,搓了搓有些冻僵的双手,神情有几分黯然。“皇祖父和父亲,看起来并不支持朕削藩,但是,他们也有在为朕想办法。”方孝孺眉头微蹙,虽然心中略感失望,但朱允炆的话倒也没有出乎他的预料。若是有朱元璋的强势和朱标的班底,年轻的朱允炆哪里还需要削藩呢?因此,如果不能真正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即便是至亲之人,恐怕也难以理解朱允炆的处境。“那宁校长呢?”方孝孺不死心,“听陛下的意思,宁校长乃千古奇才,想来必有高见?”“嗯,宁先生确有高论。”朱允炆点了点头,其实,去了两次后世,除了见到了皇爷爷和爹爹,得知了历史,朱允炆也有另外两大收获。第一,就是开眼看了世界。原来,即便是疆域辽阔的大明,也不过是天下一隅而已。第二,便是深深学习了何为权力,以及权力的魅力。朱允炆此前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些,而宁野的话,无疑给了他很多启发,也让朱允炆有了前所未有的强烈想法。“先生,”朱允炆突然站起身,“若我想暗中北上,见一见四叔,你可愿随我同去?”“陛下岂能去见朱棣那个乱臣贼子?!”方孝孺惊道。“说什么乱臣贼子,不过是成王败寇而已。”朱允炆倒是释然很多,“我知先生这么说是出于维护朕之意,但朕既然是大明的皇帝,就该有皇帝的担当。”此去北平,不仅将是大明的转折,也将成为这个宇宙里,华夏的转折。因此,思考很久的朱允炆,心中早就有了抉择。炉盆里的火苗,在慢慢熄灭。而朱允炆内心的火焰,却在逐渐升起。:()古人来校当特聘,改写华夏意难平

热门小说推荐
步步升云

步步升云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

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医道官途

医道官途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绝品风流狂医

绝品风流狂医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误入官路

误入官路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官狱

官狱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