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钟繇不是穿越者,他当然不知道康德和费希特的典故。
但这并不妨碍钟繇理解李素的意思。
谁让先秦诸子百家,在“托古夹带私货”方面,早就留下了无数先例呢。
连孔夫子都说他是“述而不作”,那些真理都不是他孔子自己明的,是三代先王圣贤的,他只负责现。
在考试作文里编造鲁迅语录这种勾当,也绝不仅仅是后世中学生在干,人家苏东坡也干。
只不过苏东坡编造的不是鲁迅,而是尧舜,还看得主考官欧阳修一愣一愣的:尧舜还说过这些?这考生读书路子野啊,连我都没读过。
事后问起,苏轼直接一句怼回来:我也没读过,想当然耳!
以尧舜的人设,他们就该是那样的!
反正尧舜的很多事迹都是孔子帮他们编的。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孔子编得我编不得?
所以,被李素的思路启之后,钟繇这老小子也开始动自己的歪脑筋。
既然原作者李素都允许加塞故事、增加署名作者、傍名士。
那他钟繇也能弄一些当年在太学读书的时候,从各位恩师那里听来的孝义典故,辑录进去,到时候就署那些恩师大儒的名字蹭流量……
听那李素的意思,似乎是有本事把这书快大量抄录传播,这就很有盼头了(钟繇还不理解“印刷”这个概念,所以李素只能和他说这书出来后有本事大量传播)
“既如此,以后但凡有需要誊抄的,尽管来找我便是,多承厚意!”
双方谈得不错,钟繇的老婆也把李素带来的鹿脯煮了、美酒大伙儿分喝了,宾主尽欢,然后告辞。
……
此后几天,李素每天写书,让钟繇帮忙誊抄。
钟繇一边抄,一边也自己想一些近年来生的、民间小范围流传的孝义典型事迹,增补到书的内容里去,也让故事变得更加充实起来。
钟繇编的这些故事,李素也会把关检查一下,最初还退了回去,让他写得再细节一些、有血有肉。
钟繇开始很不习惯,但李素表示不要担心传播难度,而且可以加钱,钟繇也就认栽了。
他想不认栽也不行,他老婆会扯他耳朵的。
而且一旦不惜笔墨累赘放开了写,钟繇也很快现了这种叙事的好处。
秦汉的文体是非常凝练的,就因为竹简刻字太烦了,大家都想惜字如金,习惯了如此。从古文到六朝骈文,再到唐宋散文,本来就是一个因为写字印字越来越容易、导致文体也越来越丰满的过程。
这是一个科技进步导致文章慢慢变水、也越来越丰富生动的过程。
君不见后世输入法科技越来越先进,到后来都可以语音输入了,一帮禽兽写手在水字数时也就越来越丧心病狂。
李素不需要介入具体的创作,他只要敏锐地意识到科技对文体的影响趋势,在最初的大方向上推一把,后续就可以靠历史车轮自身的惯性越转越快。
准备得差不多后,李素把之前曹操给他的介绍信,亲自递送到了太常卿刘焉府上。
还附上了一份钟繇手抄的《孝义录》最后一卷(也就是包含刘备事迹的那一卷)
他把姿态放得非常低,甚至给刘焉府上负责通传访客的管事,都塞了钱财好处。请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李素美言几句。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