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97章(第1页)

禁军的人声称他们不曾对冷宫严防死守,只是正常执勤罢了。

太医院的人声称他们已有大半个月没去给孙美人看诊了,显然她得了疯病的消息被确认之后,宫里的贵人就没再理会过她,由得她自生自灭了。

礼部的官员则声称,给孙美人准备棺木的命令是大行皇帝出殡前几日才下达的,想来是孙美人去得突然,没人提前有所察觉。收殓的事也是宫里人负责,礼部只是提供了棺木与寿衣罢了,而且都是陈年旧物,匆忙间拿出来应付一二而已。宫里没有因此怪罪,他们也松了口气。

综合各方面的消息来看,孙美人估计是在冷宫期间,终于醒悟到了自己的错处,又得知娘家人罪名深重,已无法逃脱,她注定是翻不了身的,便索性自行了断,也省得留在世上煎熬,继续受苦了。她死了不打紧,倒是让所有人手忙脚乱了一番,真会给人添麻烦。新君不肯追封她的位分,也不给她皇考宠妃应有的体面,连殉葬的恩典都不曾下,也是对她害死大行皇帝的处罚了。

没有人认为新君这么做不对。孙美人犯了重罪,受点惩罚也是应当的。她不是照样陪葬皇陵了么?这已经是极大的恩典了,也算是遵从了大行皇帝的遗旨,新君孝顺厚道着呢!

留在京城的官员官眷们纷纷颂扬着新君的仁厚,只是也有不少人疑惑,怎么送殡队伍一去数日,迟迟不见回返?皇陵距离京城不过数十里地,就算是随行人数众多,行进速度快不起来,再遇上天气不好的时候,难以照常举行仪式,需得改期,那也不至于一拖七八日,都不见有人返回吧?

难不成是皇陵那边遇上了大风雪,送殡队伍只能滞留当地吗?

京中先后派出了五拨队伍,前去打探消息。到了第十日,终于有人回来报信了。

送殡队伍迟迟未返京,是因为新君在皇陵附近遇上了刺杀事件!

新君虽然安然脱险,但随行的人中有不少受了伤,太皇太后与数位皇考妃嫔也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再加上天气寒冷,纷纷病倒了。如今大部队暂且滞留在行宫,内阁首辅陶岳带伤向新君建言,催促新君先行赶回京城,举行登基大典,以免节外生枝。

太皇太后与新太后都认为陶阁老的建议非常正确,极力劝说新君先行回京。太皇太后与数位皇考妃嫔可以随后慢行,新太后自愿留下侍奉婆母,照顾其他嫔御,但新君的登基大典日期早定,不能耽误了吉时。如今他们滞留当地数日,若新君再不返京,只怕就得将登基的日子往后推了。而歹人胆敢在皇陵行刺,就是为了阻止新君继位。考虑到京中还有居心不良的孙家人,罪王纪王父子也还在城中,为了避免他们再生事端,还是早些让新君定下君王名分的好。

新君经众人百般劝说,才接受了他们的提议,先行带着一半禁军丶大半上直亲军以及不曾受伤病倒的文武百官返回京城。内阁首辅陶岳与禁军统领涂荣带伤随行护送。大队人马已经快要回到京城了。

且不说百官如何在城门外迎接新君,新君如何将大行皇帝的神主位奉迎回宫,马氏与海棠祖孙俩在家听说新君遇刺的消息,就立刻担心开了。

马氏连忙扶着孙女去前院寻谢文载说话:「可有法子打听到受伤的人都有谁?传闻中连陶阁老都受了伤,也不知道老爷和宝顺如何?」

谢文载也正担心此事呢:「我已经打发人给陶家送了信,问候陶南山的伤情。等他回到家,一旦有空,想必就会回复了。不过表兄位列户部郎中之列,并不是什么高官显宦,想来刺杀新君的人,离他还远着呢,他必然是安然无恙的。倒是宝顺不知如何。虽说他身为锦衣卫经历,在宫中值守的是宫门之一,但在送殡队列中,却不知会担当什么职位。倘若被陶南山调去御前,又或是锦衣卫全员都被安排去护卫新君圣驾,那可就不好说了。」

刺客要对新君不利,负责护卫的官兵正是首当其冲,若说有伤亡,那必定也是他们伤亡最重。哪怕不是第一时间挡在新君面前,追缴刺客时,也少不了与凶徒面对面交手的机会。

谢文载只希望海礁不曾遇到什么危险,但考虑到陶南山也受了伤,他实在不敢打包票,甚至还要替金嘉树多担心一份。因为金嘉树据说一直陪伴在新君身边,倘若新君遇刺,他断不可能置身事外,只盼着他也安好无恙才好。

海棠在旁抿了抿唇,直接打发人去唤了张路荣过来。

关于行刺事件中受伤的百官与侍卫名单,想必张路荣能从锦衣卫那边打听到些消息。

第945章猜测

这个名单可不好打听。

虽然回京的官员有许多,总会有消息传出来,可受伤严重不方便挪动的人几乎都滞留在皇陵附近,不曾随新君圣驾回京,关于他们的具体情况,很难在京中打听到细节。倒是太医院有不少官员都奉命前往皇陵一带医治伤者病人了,再过些时日,应该会陆续有更多的消息传回来。

至于回京的百官,个个都在为新君的登基大典忙碌着,似乎顾不上跟家人亲友说起自己在皇陵的遭遇。关于那场忽如其来的刺杀,外界除了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发生以外,其馀情报所知非常有限。经历过这件事的文武百官与宗室皇亲,不知为何,似乎很有默契地选择了沉默,也不知道内里是否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秘。

就连刺杀事件的当事人,以及行刺的原因,也没什么人透露。

这反倒使得京中流传的小道消息增多了,大家猜什么的都有,有猜是曾经与大行皇帝——如今即将变成先帝了——争夺过皇位的那几位宗室亲王在背后指使,目的就是干掉新君及其兄弟,自己就有望上位了;有猜是胡人密谍企图趁着大楚皇位更迭之际,掀起大楚内乱,好为他们胡人赢得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还有人猜是孙家在背后指使,毕竟他家已经跟纪王父子掀起了宫乱扯上了关系,谁敢担保他们失败过一次后,就不会再来一次尝试?

第一种猜测很快就有宗室出面否认了,声称纪王父子还被囚禁在宗人府,纪王世子依然被扣在宫中,都没有机会为大行皇帝送殡,纪王府也在重重包围下,一只苍蝇都飞不出来,根本没有能力再挣扎。安王等其他宗室王族也都安分守己,不曾有半点异动,他们绝对不可能跟刺杀事件有所关连,反倒是两位宗室老王爷还因为刺杀受了很大的惊吓,如今病情都加重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熬过今年冬天。他们都这样了,若还有人想往宗室头上泼脏水,也未免太过了吧?连太皇太后都曾打发人去探望二位老王爷,新君也对他们的子孙多有安抚之语,可见宗室无辜。外人什么都不知道,瞎猜测什么呀?!

第二种猜测,一般人不好否定,因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胡人是否还有密谍潜伏在大楚境内。前些年时不时有消息传出,说抓到胡人的细作了,天知道这人是否已经抓干净了?是否有漏网之鱼?胡人这几年里又是否再派了新人前来?

倒是周家,因着长年镇守西北,对胡人的情况更了解些,知道他们内乱未平定,小汗王与汗王太后依然在与王叔对峙中。虽说后者落入下风,可前者由于年轻气盛,经验不足,也曾犯了不少大错,损兵折将,威望大减,因此双方实力还能维持平衡。这两方势力已经打出了真火,结下了死仇,在其中一方彻底消亡前,他们都不可能再有馀力大肆东侵了。

楚胡边界顶多就是有些小规模冲突战事,并无大战迹象。若有出色的密谍,也该是用在国内的敌人身上,至不济也该是潜伏到大楚的西北边疆来,怎么可能长驱直入,进入大楚腹地,在京城周边刺杀大楚新君?大楚换一位新君,也影响不到胡人国内局势,纯粹就是吃力不讨好。无论是胡人小汗王还是王叔,都不会做出这种没有意义的决策来。

前两种猜测都被否决了,但第三种猜测,却无人能果断地下定论。

孙家确实有那实力,也有行刺新君的动机。先前失踪的禁军将领,也不知道去了何处。他可是带走了数名心腹的,个个都是彪悍精兵,谁知道他们跟刺客是否有关系呢?

孙家近来一直十分平静,好象认命了似的,可孙阁老父子是会认命的人么?说不定这件事就真的是他们暗中策划的。一旦新君有个好歹,同行的皇兄七皇子也遇难,大行皇帝还存活的儿子便只剩下出继的纪王世子以及刚出生的小皇子了。纪王世子因为犯下大罪,又早就被出继宗室,没有资格继位,那不是还有胡选侍留下的小皇子么?即使这位小皇子据说身体很弱,可作为傀儡已足够了。

只要刺客能在解决新君兄弟的同时,把太皇太后丶新太后以及内阁首辅等人干掉,与孙家敌对的势力实力大减,孙派党羽便又有了东山再起的希望。孙阁老一直被困在家中,兴许还觉得自己仍旧是一呼百应的实权霸主吧?

张路荣传回了各种小道消息,海棠面对这杂乱的情报,一时间也理不清头绪。不过谢文载亲自去探望过陶阁老了,虽然两人只是匆匆见了一面,说了两句话,就不得不因为后者忙碌而分别,可至少谢文载带回了好消息:陶阁老只受了点小伤,于性命无碍,内阁重臣里除了一位年纪大些的磕着了额头,至今还头晕眼花无法挪动,不得不滞留皇陵附近的镇上以外,其他人都平安回到了京中,一些小伤小病也不会影响登基大典的举行。

(.)

:||

热门小说推荐
官途:权力巅峰

官途:权力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九份婚书:我的师父绝色倾城

九份婚书:我的师父绝色倾城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

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升迁之路

升迁之路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误入官路

误入官路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永恒之门

永恒之门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