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85章新政初见端倪,李适之回长安
“右仆射,科举的弊端,我曾经多次向你说过。我们虽是士族,但我们更是百姓的父母官。人的变迁,阻碍了寒素子弟的入仕,我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令寒门出贵子的景象,蔚然成风。太宗皇帝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也觉得这是大势所趋,我们不去做,后世迟早有人做。当年孔子有教无类,强调个人的责任,但当今士族多以家为大,无数人才被埋没,是宰相们的过错。”
“今年因战事,不进行科举。但我相信今年一定可以平定叛乱,明年秋天要开始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科举。”
“除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武举等,我要再开秀才、缉捕科、医科等最少十科,其中进士录取不下于一百人。誊录制度和糊名制度下,不论士族、小姓、寒素,唯才是举。”
“右仆射要早点拟定文书,将消息下达郡县,为天下文人士子所知晓……”
李瑄又向李岘说起科举之事。
隋朝的时候科举只向士族开放,升斗小民无门路。
大唐建立后,科举虽逐渐走向成熟,但还远远没有到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地步。
整个大唐,科举为官只是很少一部分,官吏们多门荫入仕,一代代为官,形成权贵之家。
即便是科举,也有七成的士族及第,剩下小姓两成,寒素一成。
平民出贵子是非常难的。
实际上,在李瑄天宝六载拜相的时候,开展誊录制度和糊名制度,寒素及第,大比例上升。
但这种随着杨国忠拜相又被破坏掉。
杨国忠的儿子不学无术,竟然进士及第,成为天宝年间继“曳白”、“野无遗贤”后的又一笑话。
在李瑄看来,糊名制度和誊录制度是必然的,否则阅卷官会仅凭借一个姓氏加不少分。
李瑄已经将进士及第的成绩,作为吏部铨选后为官的品秩。
如第一名状元及第,最起码会授与正六品官职。
第二名、第三名为从六品官职。
除去前三名外,才划分进士第一等、进士第二等、进士第三等。
每一等为官后所获品秩不一样。
“秦王先前鼓励商贩,为商贩提供便利,并废除市籍制吗?”
李岘沉吟片刻,向李瑄说道。
在重农抑商的时代,商人卑贱,是根深蒂固的思想。
在大唐,商人存在普遍的歧视和排斥,商人被视为国家底层,甚至与商人通婚也被视为耻辱。
连百姓都认为商人满身的铜臭味。
大唐也有律法,规定官吏不得与商人私会,否则会遭受重惩!
市籍制是划分商人的“等级制度”。一旦从商,那么就要到官府登记“市籍”,有市籍者,皆为贱民,后代更是不可以致仕,还有繁重的徭役。
“繁华离不开商贸,市籍制度已经一千多年了,约束商人的发展,也遏制无数创造。”
“今时不同往日,国家西面的疆域,已至里海。这条丝绸之路上,遍地都是黄金,然而收获往往由粟特人把持,汉人寥寥无几。汉商也应该参与起来,走向丝绸之路,走到波斯,走到大食,走到拂菻……”
“商人和商人子弟不得从政,只要严遵这条铁律,提醒商人地位,可促进国家发展与繁荣……”
李瑄向李岘解释为什么提高商人的地位。
“秦王的目光是长远的,下官会维护秦王的决议。全力准备明年的科举事宜。”
李瑄的思想,连李岘都要绞尽脑汁去思考。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