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传奇般的故事(2)张宝同2019312
德国的无忧宫建在德国波茨坦市北郊,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国凡尔赛宫所建,具有18世纪德意志王宫和园林特色。宫名为“无忧”或“莫愁”的意思。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天都会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无忧宫旁有一个很大的风车,一些游客会在大风车前面拍照,尤其是中国游客更是喜欢选择在风车前留影纪念。因为这是那个著名的磨坊主斗国王的地方,而这个风车就在诉说着那个传奇似的故事。这个故事曾在中国流传很广。
十八世纪时,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在波茨坦建了一座行宫。一次,他住进了行宫,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视线却被一座磨坊挡住了。皇帝大为扫兴,觉得这座磨坊“有碍观瞻”,就派人与磨坊主去协商,打算买下这座磨坊,以便拆除。不想,磨坊主坚决不卖,理由很简单。这是他祖上世代留下来的,不能败在他手里,无论多少钱都不卖。皇帝一听大怒,派出卫队强行将磨坊拆了。
可是,倔犟的磨坊主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让人惊讶的是,法院居然判皇帝败诉,并判决皇帝在原地按原貌重建这座磨坊,并赔偿磨坊主的经济损失。皇帝无奈,只好执行了法院的判决,重建了这座磨坊。
数十年后,威廉一世与磨坊主都相继去世。磨坊主的儿子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他写信给当时的皇帝威廉二世,自愿将磨坊出卖给他。威廉二世接到这封信后,感慨万千。他认为磨坊之事关系到国家的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形象。它是一座丰碑,成为德国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征,应当永远保留。于是,他亲笔回信,劝其保留这座磨坊,以传子孙,并赠给他6000马克,以偿还其所欠债务。小磨坊主收到回信后,十分感动,决定不再出售这座磨坊,以铭记这段往事。
这个故事一听就让人感觉这应该是司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表明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的门槛。这座磨坊实际上就是人的自由、自主、安全和独立的象征。如果一个人连一块栖身之地都不是自己所有的,那么,人到哪里去寻求和确保自己的独立自主和安全幸福?所以,西方国家法律强调财政权是其公民权利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人类自由和尊严的根基。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限制政府和国王对个人权利的侵犯。
这个故事在中国一直被传为美谈,可是,在德国出版的旅游书籍中却根本就找不到记载。我们都知道一个旅游景观需要有文化的传奇和点晴,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应。如果无忧宫曾有过这样的历史痕迹,且不说会大力渲染,至少会有所记载。
后来有人查出这个故事是一位叫黑伯尔的人在1831年出版的一本故事集里讲到过。可是,从瓦特1776年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后,磨坊和风车早就不再继续使用了。而事实是到了1840年,波茨坦周边还有着40多座磨坊,最后被全部拆除,只有这一座磨坊被保留下来。
如果这个故事与事实不符,那么这个故事又是怎样流传下来的?为此,还真有人查到了历史记载。这个磨坊被德国人称为历史磨坊,曾在1787年的确被国王拆过,然后又再次重建。拆磨坊是因为磨坊快要倒塌了,而重建磨坊是因为国王喜欢那个磨坊,整个拆建所用的都是王室的钱。如果把事实与中文版的故事对照一下,就会发现相互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经考证,这个故事是那个叫黑伯尔的德国人编撰的,通过杨昌济先生介绍到中国,再由贺卫方教授等人反复引用,发展成了一个跌宕起伏,爱憎分明的启蒙故事。其中有些情节(如有碍观瞻)显然是由中国人添加的。中国人这样做的目标是想把这个故事当成司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启示。而德国人对此却并不在意。因为德国编写的旅游书中并没有这个故事。而只有中国人一直对此津津乐道。
我们知道一个故事如果被人们口头相传,故事内容肯定会离故事原貌越差越远。《三国演义》的故事就曾被人们口头相传过数百年,所以,里面的传奇色彩就比较浓厚,但有些情节与历史事实就差得很远。这个《磨坊主斗国王》的故事,想必也是如此。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