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37
鱼龙变化(鲤鱼跳龙门)
汉代画像石中的鱼形很多,而且绝大多数是鲤鱼。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有两条也可能较重要,第一是黄河鲤鱼,形粗大而味鲜美,《诗经·陈风·衡门》就说:“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于是,鲤鱼又变成了书信的代称。第二是鲤鱼跳龙门。《太平广记》卷四六六“龙门”条引《三秦记》说: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又林登云,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清张澍辑《三秦记》复云:
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不上者鱼,故云曝腮龙门。
《三秦记》是一部失传的地理书。辛氏著。所记山川都邑等都是秦汉时的地理故事,没有提及魏晋。但《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都未著录。其中内容六朝以来的地理书和类书多有引用。清代有辑本。但在汉代,“鲤鱼跳龙门”仅仅是反映了一种“鱼龙变化”的观念,还没有同后来的科举应试联系起来。孔子的儿子名鲤,“鲤庭”的故事也只是说明了子承父训,其中心是“不学诗,无以言”。唐代李白《赠崔侍御》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既是发展了这个典故,又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科举考场上的竞争激烈。
在汉代百戏中有一种称作“鱼龙漫衍”的变幻戏术,到了唐代叫作“鱼龙杂戏”,不但场面大,也表演得虚幻若真。据说这种鱼龙漫衍是从当时的西域传过来的。
《汉书·西域传》赞曰“: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晋灼曰“:都卢,国名也。”李奇曰“:都卢,体轻善缘者也。砀极,乐名也。”师古曰:“巴人,巴州人也。俞,水名,今渝州也。巴俞之人,所谓人也,劲锐善舞,本从高祖定三秦有功,高祖喜观其舞,因令乐人习之,故有巴俞之乐。漫衍者,即张衡《西京赋》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漫延’者也。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激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西京赋》云‘海鳞变而成龙’,即为此色也。”
水榭
1976年山东滕县山亭乡(今属枣庄市山亭区)驳山头出土。这好像不是一般的水榭,观景者也非一般的人。右方的打坐者有翼,鱼群旁有龙,很可能与“鱼龙变化”有关。
这可能是一种大型的魔术。“黄龙八丈”,也就是高达26米以上,对于汉朝人来说,既是很不容易做的,也是难于理解的。所谓“海鳞变而成龙”,如果看过这样的“鱼龙漫衍”,确实可谓以假乱真了。
鱼龙与水鸟
1986年四川简阳董家埂乡深洞村鬼头山崖墓石棺画像。
龙与鲤鱼
山东滕州刘堌堆村发现。
鲤鱼与龙
1991年四川乐山九峰乡崖墓石棺画像。
鱼龙变化
上图:山东临沂工程机械厂汉墓出土。中图:山东邹城王屈村出土。下图:山东微山县两城镇出土。,,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