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朱元璋葬入孝陵之后,继位的建文皇帝便在钟山南麓设立孝陵卫,派驻整整一个卫的军队保卫孝陵,有五千多人。
但是到现在两百六十多年时间过去,孝陵卫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原定员额五千六百人,现在仅只剩不到五百人,且都是老弱病残,其他的卫所军都到哪里去了?活不下去逃亡了。
看到崇祯带着几千个勤王士子过来,孝陵卫的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还有一百多个千户以及百户慌忙出迎,这就有意思,孝陵卫官比兵多!
崇祯却根本懒得理会,只是派了太子朱慈烺去应付他们。
卫所制,匠籍还有贱籍这些东西已经严重落后于这个时代。
也就是现在崇祯还腾不出手来处理,不然早就下旨予以裁撤。
崇祯指着孝陵卫后面一片空地说道:“朕已经请风水师勘测过了,以此处最为适合修建英烈祠,英烈祠专门用于供奉为大明朝立有卓越贡献的英魂。”
“譬如冒襄,他的牌位就会被永久供在英烈祠,万世不祧!”
听到这,黄宗羲、顾炎武、夏允彝等勤王士子就不由得热血上头。
万世不祧是什么意思?就是只要大明国祚没断,就一直会被供奉在这里。
这个甚至比配享太庙的规格都要高,因为配享太庙的话,除非配享的是太祖又或者成祖这样的皇帝,要不然的话,没准哪天就被移出太庙。
崇祯又指着前方说道:“英烈祠的前面是广场,对面也要修筑一座英烈碑,从崇祯十七年三月往后,所有为大明战死的将士,他们的名字都会被铭刻在这块英烈碑上,世世代代接受后人瞻仰,四时都有专人洒扫祭祀。”
如果有可能的话,崇祯甚至想把整座钟山都打造成为一座大型的烈士陵园。
再然后,将所有为大明牺牲的将士的骨灰都埋葬在钟山,这样的话,这里就将成为一个最佳的爱国教育基地。
教育谁?自然是后来的勤王士子。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任何一个群体要想长期保持生命力,就必须有新鲜血液的持续注入。
所以说,指望首期六千多勤王士子包打天下是痴心妄想。
眼下这六千多勤王士子还没有脱离集体生活,问题不大。
但是等到这些勤王士子撒出去,早晚出问题,三年之后、五年之后乃至十年之后还能剩下多少士子保留初心?只有天知道。
出了问题的士子,肯定得剔除。
这时候,就需要有新鲜的勤王士子补充进来。
那么上哪去找新鲜的勤王士子?再发讨虏诏,号召天下士子勤王?
这肯定是不行的,第一期勤王士子奉诏前来,大概率是因为热血,但如果再发一次讨虏诏,奉诏而来的多半就是追逐名利。
而且奉诏前来的士子年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
所以说,必须将勤王士子的人员更迭正规化。
对于这,崇祯也有了全盘计划,那就是国子监。
等处理完了通寇案以及弑君案,崇祯就正式接管国子监。
对没错,崇祯将会以皇帝的身份亲自兼任国子监的祭酒,或者说校长。
再然后,国子监就会面向大明境内所有的府学、州学及县学进行招生,只要拥有秀才功名,且年龄在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全都可以报考。
第二期(其实是第一期)勤王士子拟招一千人,学制三年。
这一来,三年之后就会有一千名勤王士子毕业,然后每年都会有一千士子加入,就能基本上保证整个勤王士子群体的活力。
所以说,打造一个士子爱国教育基地就很重要。
只不过眼下还不具备这个条件,主要就是缺钱。
修这样一座烈士陵园的工程量,可比修一座帝王陵大多了。
时间先不说,所要耗费的银子就是个天文数字,崇祯现在还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就算拿得出也不能用来修建一座烈士陵园。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