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五十三章:父子对谈,咱有想过贬你为庶人!
“父皇,韩国公请辞之后,中书右丞改由谁来接替?”朱棡疑问道。
朱元璋将那本折子丢在朱棡面前,道:“左丞胡惟庸,右丞杨宪!”
“督察院凌汉,御史台詹微。”
涂节死后,御史台就由詹微代为主持,元月初一大朝会那天,胡惟庸上奏扶正了詹微,也算是给了个顺水人情。
毕竟御史台这个地方,淮西勋贵这边是插不进手的。
督察院的凌汉还好,那是跟着朱元璋许多年的老部下,和一众淮西老人都熟,闲来没事还能坐下来喝两盅。
所以这样一来,杨宪,詹微两人是浙东群体的人,一个主政,一个主查。
而胡惟庸和凌汉,也算是淮西这边的,也是一个主政,一个主查。
这样一来,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套领导班子,单从平稳和效率方面来说,绝对是相当可靠的。
但朱棡知道,还是不合老朱的心意。
老朱为什么要力排众议扶持胡惟庸?
还不是为了找到李善长这一脉的把柄!彻底削除宰相这个职位。
那怎么削呢?
谁才是那把,能够削得动这些淮西勋贵的刀?
朱棡心头一震。
那把刀是谁,还不简单吗?
“爹,既然韩国公想要辞官,那便辞官好了。”
“可既然韩国公作出表率,那朝中其他六十五岁以上的大臣是不是也该辞官?”
朱棡问道。
这一下子,朱元璋眼前一明!
对啊!
他担心是什么?是李善长退位,淮西人经不起这些浙东官员的推挤,担心自己那些个老弟兄们吃了亏。
可经由朱棡这么一说,朱元璋一下子想到,浙东官员里面,好几个可都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岁数!
“对,老三说得对!”朱元璋兴致勃勃的坐下。。
“李善长可是咱的中书左丞,又是六公之首,他都按照朝廷法度辞官归养,那其他的年迈官员也没理由继续坐在位置上尸位素餐了!”
感叹一阵之后,朱元璋道:“这一点,老三的你的想法跟咱是不谋而合!”
不服气的老毛病又犯了。
朱棡笑了笑,道:“都是爹的耳濡目染!”
“嗯,不错。”朱元璋瞥了眼朱棡。
朱元璋随即又道:“那你认为,老臣们退下来之后,原有官位如何顶替?”
朱棡答道:“提拔原有官职下的副职充任主官,进行为期一年审核,一年后能够做到‘胜于前任’者,方可正式提拔。”
“审核?”朱元璋缓缓闭上眼睛,自语道:“这倒是个主意。”
“和挂职异曲同工,却也省了许多贬官的流程。”
朱棡点头:“审核的目的在于鉴定官员是否有能力做到在其位,谋其政!给日后犯下大错的官员提前敲响警钟。”
“大明如今不少的官员不是大明自己科考取士录取的进士,甚至很多不是进士!”
这话说得有些大胆。
但是也确实是实话。
这才洪武六年。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