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闻言,李贤不知想起了什么,有点脸红,开口道。
“家父当年镇守地方,太宗皇帝起兵时,随其靖难,因此得封丰城侯。”
所以说,实际上是归降将领,怪不得李贤有点不好意思。
朱祁钰明白过来。
所谓的这三脉,实际上更合适的叫法,应该是燕王府一脉,靖难降将一脉,北征功臣一脉。
燕王府一脉,是太宗皇帝的本部,自然是最为忠心,也最受信任的,真正的死不旋踵。
而以李贤之父李彬为代表的,则是在靖难之役开始之后,给过太宗皇帝帮助,或者直接归附的将领。
这些人同样在靖难之役当中立有功勋,但是却和燕王府一脉,并不是一路的。
毕竟是归降而来,作为从一开始就跟随太宗的燕王府一脉,瞧不起他们是正常的。
所以这一批人,也就理所应当的汇集到了一起。
至于最后的北征功臣,和前两者应该有所重叠,但是多数为后起之秀。
如果再晚一些,他们可能也会和仁宣勋戚一样,不得不选择一脉归附。
但是北征乃是太宗皇帝亲自挂帅,加上当时京城勋戚的格局,本就没有完全奠定。
所以他们也从燕王府一脉和靖难降将一脉手中,硬生生夺去了一部分势力,成为了第三脉。
没有去管李贤小小的脸红,朱祁钰开口问道。
“如此说来,京中勋戚势力,当以燕王府一脉最强,靖难一脉次之,北征功臣一脉最弱,可是如此?”
这其实也容易理解。
燕王府一脉本就是老臣,袍泽之情深厚,必然十分团结,他们又是最先一批被赐封的,能够划分的盘子很大。
所以势力必然最强。
靖难一脉次之,他们和燕王府一脉获封的时间差不多一致。
但是毕竟是归降将领,各自交情不深,相对于燕王府一脉,也没有那么受太宗皇帝信任。
所以在势力上,可能会稍稍次之。
至于最后的北征功臣,则纯粹是因为获封的时间有点晚,几乎是强行从前两脉口中撕扯出来的权力,自然最弱。
然而出乎朱祁钰意料的是,李贤却摇了摇头,苦笑一声,道。
“陛下,正好相反,如今朝中势力最强的,乃是北征一脉,其次是燕王府一脉,最后才是老臣这般,靖难一脉。”
朱祁钰皱眉问道。
“这又是为何?”
于是李贤解释道。
“太宗时代,的确如陛下所说,燕王府一脉最强,靖难一脉次之,北征一脉最弱。”
“但是北征一脉虽弱,其中却多骁勇猛将,且多正当壮年,所以自仁宣之后,北征一脉多被重用,势力骤强。”
“至正统之时,北征一脉势力盛极,力压燕王府一脉,成为勋戚当中的话事人。”
朱祁钰点了点头,的确是他想当然了。
北征一脉之所以势弱,是因为他们获封晚,但是他们也同样有优势,那就是年轻。
太宗时代一共二十多年,最后一次封爵,乃是永乐二十年所封安顺伯薛贵。
当燕王府一脉和靖难降将一脉,已经垂垂老矣的时候,他们才正当壮年。
而京城当中的二代勋戚,又大多养尊处优,都不是特别擅长武事,只能在五军都督府任职,很少有能领兵出战的。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