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三字经中的窦燕山,原名窦禹钧,出生于燕山脚下,也就是现今的蓟县境内。他有五个儿子,五子皆中进士,成语“五子登科”,说的就是这件事。
《大周正乐》正是窦燕山的次子窦俨所编撰。
窦俨,字望之,五代时期到宋初的名臣,史学家、文学家。
为臣,他向后周世宗柴荣,上疏陈“礼、乐、刑、政、劝农、经武”治国六纲之言;为史,他编撰后晋高祖、少帝和后汉高祖的《三朝实录》,为二十四史的增益;为文,诗赋文集七十卷,又整理编撰礼乐大成集合《大周正乐》一百二十卷。
令人可惜的是,《大周正乐》编成之后,只印制了一版七十三部,便遇到“黄桥兵变”。后周灭亡,这部《大周正乐》,自然受到赵宋的排斥,自然没法再印制了。
窦俨去世后不久,已经印成的七十三部《大周正乐》,很快消失殆尽。
此书虽亡佚,但在士林中很有名气,北宋的大型综合类书《太平御览》中,就有关于窦俨和《大周正乐》的详细介绍。
卢灿竟然在这柴火房的半片门板上,发现《大周正乐》的版印,能不高兴吗?
这块木板深灰色,高约六十厘米,宽约八十厘米,中部有一横两竖的格栏边,这是标准的宋代木板刻印的六页拼版。
这里需要先交代宋代版印一些基本情况。
大家都知道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很多人很自然的认为,宋代版书以活字为主。这一观点是错误,在宋代,活字印刷术,使用率很低。
因为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有短处,他并没有解决泥字坯着墨不清晰的问题(其实就是胶墨着色问题,直到铅活字印刷出现才彻底解决),因此,泥活字印出来的书籍,往往黑乎乎一片。
那些文人雅士,哪看得上这种黑糊糊一片的书籍?
木版刻印,虽然一页一模很麻烦,但木板刻印,笔锋清晰,线条柔美,又没有着色问题,因此,宋版书尤其是北宋版书,基本都是木版刻印。
如果大家细心的话,不难发现,宋版书拆迁背脊线之后,拉开,就成为一张长条字幅。
由此也能逆推出它的印制过程。
工匠们将单页内容一刀一刀的雕刻在木板上,为了保持等高,他们往往将相邻的书页,刻在同一块大木板上,这就形成了双页版或者四页版,卢灿眼前的是上下六页版。
上下六页版,是印刷社为了加快进度,同时刻印两部书时经常采用的方法。
宋代的书籍都不太厚,一百页左右,需要眼前这样的木板,三十几块,拼在一起,固定等高,然后在木范内涂抹上烟墨,再盖上长条白纸,在纸背面用木推走一遍。
拿起长纸条,一本书的内文,就完整清晰的印制成功。
呃?像这种上下六页版的拼版,则可以同时走上下两张长幅纸条,同时印制两卷书。
也就是说,按照常理,卢灿面前的木版,上三页和下三页,应该不是同一卷书中内容。
时间太久了,木版的底部边缘已经有些腐烂,但还算走运,那只是版边,不过中部的刻版内容,磨损的也很厉害,再加上岁月的侵蚀,也很难辨析,需要一个字一个字联系上下文去猜测。
为了看清楚点,卢灿只得单腿跪在地上,一点点的细看。
他看得入神,哪料到身后已经围了一拨孩子,嘻嘻哈哈看热闹呢。
屋子里,三代女人,哭着、抹着泪、唏嘘感慨着,聊着孙瑞欣这些年的日子,老太太更是将她拉在腿边,一点点问这些年的经历,边听边哭。
大家都很敏感的没有再提窦明珠的事情——无论环境怎样恶劣,当年孙家变故后,孙父母去世,窦家没伸手拉一把这位外孙女,都是有愧于心的。
老太太也许正是因此心生愧疚,拉着孙瑞欣的手,哭的最多。
“今天和你一起来的,就是卢家少爷?”当孙瑞欣聊到卢灿时,她的舅妈问道。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