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53章 观政一(第1页)

成都,内城。

转运司衙门,已经成了朱铭的“大将军府”衙门。

朱铭看着查抄物资清单,随口问道:“先生为何不愿主政成都?”

高景山说:“不宜抛头露面,还是留在将军身边做幕僚好。”看书喇

朱铭笑道:“剑门关里,恁多士卒随你投降,消息早就传出去了。”

高景山说:“传出去是一回事,坐实了又是另一回事。”

宋代有诛九族的大罪,但在优待士大夫的前提下,还没有哪个进士官被诛九族。

而且,高氏属于山东大族。高景山即便真的从贼,他弟弟高景云也能继续做官,只不过肯定受到牵连遭贬谪。

这些都不算什么,主要是老家那边,可能收税时就不客气了。

朱铭感觉挺扯淡,明明是个有能力的,明明已经献关投贼,还给反贼出了许多主意,到现在居然畏畏缩缩。

“随你吧,”朱铭翻看查抄物资,嘀咕道,“庙观真是富有啊,连道士也这么富。”

高景山笑道:“有个道君皇帝,天下道士自然富裕。将军没去过福建,那里的寺庙才富呢,成都这边算不得什么。”

“我哪天领兵去见识一下。”朱铭说道。

整个宋代,僧道占人口比重最高的就是福建。

没有之一。

宋真宗天禧五年统计,全国僧尼数量45万人,其中福建就占了15.5%。

曾巩做福州太守时说,当地百姓出家者,三年一附籍每次近万人,改户口的钱已累计数万贯。

卫泾(朱熹好友)则说,福建地狭而人多,农家子选择当和尚的人数,是选择耕田的一半。这跟汪应辰(南宋吏部尚书)的记述差不多,百姓家里若生三子,或一人为僧,或两人为僧。

不要觉得寺庙啥都不干,他们也要从事工农商业的,并且形成独特的寺院经济。

南宋理学家陈淳在阐述福建情况时,特以漳州来举例,说漳州的各种产业,70%已被寺院所控制。这导致漳州的税收,主要来自寺院和僧尼,乡下富户跟和尚比起来全是穷逼。

于是在南宋的福建,出现一种奇葩现象:寺庙盘剥百姓,官府盘剥寺庙!

南宋末年朝廷收税,竟把寺院收到纷纷倒闭,把和尚收得各种逃亡。

朱铭就要讲道理许多,在查抄庙观产业时,给和尚道士们留了一些。

比如昭觉寺,广场周边的店铺,都给和尚们留下。这里是四川最大的娱乐和商业场所,勾栏瓦舍无数,各类店铺众多,其元宵灯会堪比东京。

和尚们经营商业赚钱,朱铭派来税吏收税,可谓各取所需。

隆冬时节,驻扎在成都的义军,兵分几路攻取地盘。

特别是邛州和雅州,皆为互市买马之地。邛州还有铁矿和铸钱场,雅州的茶叶最受少数民族欢迎。其余诸如眉州、陵井监(仁寿),都属于产盐区。

梓州铜山县,更是专门派驻一支部队,那里是四川少有的产铜区(明代采尽)。

常捷军留守成都,邓春卸任都指挥使,带着杂牌骑兵去攻打黎州。

“伪宋黎州厢军指挥俞典,率众恭迎邓将军!”

邓春还未抵达城外,郁郁不得志的俞典,就伙同谯欢等胥吏,捆了州县官员举义归顺。

邓春笑着下马搀扶:“俞指挥莫要见外,都是自己人。”

众胥吏也上前见礼,全是朱铭做知县时的老部下。

邓春问道:“黎州蛮夷可有生事?”

谯欢回答说:“宇文太守调去整顿茶马司,那段时间蛮夷最听话。可宇文太守很快就卸任,茶马司买马又开始拖欠,各部蛮夷多上几次当,都不愿再卖马给官府。如今已蠢蠢欲动,极有可能到汉地劫掠。”

热门小说推荐
步步升云

步步升云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官狱

官狱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官路红途

官路红途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升迁之路

升迁之路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绝品风流狂医

绝品风流狂医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为夫体弱多病

为夫体弱多病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