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正如五代时期花蕊夫人在亡国诗中痛斥:“君王城头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此时的大靖朝廷虽不曾如五代时期的后蜀君臣般直接在城头竖起降旗,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也有着异曲同工的荒唐无稽。是的,代王兵临城下了,大靖君臣都很紧张愤怒;前方战事不利了,大靖君臣也都很焦急担忧;本以为可以力挽狂澜的太子却临战失踪了,大靖君臣更是心慌烦乱……然后呢,他们做了什么?他们没有一个想着亲上城头去看看这局面要怎么收拾,也没有一个愿意放下争权夺利的心,且将合力抗敌推到最优先级别。他们的优先级别居然是——抓紧时机,为自己所在的派系谋利!崇政殿中,纵然昌平帝祭出了“太子嫡子”这面底牌,也依然无法阻挡众臣推景安王上位之心。当然,昌平帝一方也并不是无人可用。毕竟昌平帝御极多年,对朝廷的掌控力原本也是极强的,景安王不可能将他所有的大臣都给收买去。景安王要真能有这本事,那也不必等到这个时候再来发难了,他早就能直接掀翻昌平帝上位了不是吗?只是昌平帝这边虽然也有不少忠心耿耿的保皇党,可一来他自己的身体在急剧衰弱,已经很难再支撑大局,另一方面,太子确实是失踪了!不管怎么说,昌平帝都需要一个继承人。这个继承人如果不是太子,那可不就得是景安王么?总不能是太子妃肚子里那个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生的孩子吧?基于这一事实的存在,保皇党们都不由得气弱三分,以至于双方争吵时,景安王一方气焰越发高涨。他们吵得那是真激烈,一个个口称“危难时刻需尽快决断”,可实际上却谁也决断不了。不然怎么总有个说法叫“文人误国”呢。临事无为,牵制弗决,这是许多文臣的通病。重点就在这一个“牵制”上。上到君,下到臣,无不喜欢用“牵制”来玩平衡。在国家环境稳定的时期,这套做法是非常有用的,谁的平衡玩的好,谁就是治国高手,官场赢家。谁的平衡玩垮了,谁就有可能身家性命,裤子脑袋一块儿掉光。可反军都打到城下来了,他们还在玩平衡?那只能说,他们真的是沉浸在大国重臣的往日余晖里,尚且没能回味过来,体会到战争与现实的残酷。习惯了坐在朝堂上便能指点天下江山,又有几人能亲身体会到战场的肃杀,刀枪的叵测呢?太子的失踪对战局的影响比朝堂诸公所能想象的还要大得多。当景安王一方再次步步相逼,昌平帝几乎就要妥协时,南熏门处,一声带着特殊韵律的鼓响震天而起。这声鼓响代表的是,城门破了!城门破了。“啊——!”刘天中一声嘶吼,带着最近的一队亲卫连忙直奔城门洞,试图以血肉之躯阻挡敌军如洪水般的侵袭。城门洞处血染砖石,两军厮杀白刃闪现。鼓声从外城城头一路传延,各传讯处的兵士一个个嘶喊着点燃烽火,击起战鼓。战鼓钟磬声一站又一站地传递,汴京城中战时传讯制度的优越性在此时得到了充分体现。从南熏门内的第一声鼓响起,到崇政殿外的最后一声鼓响结束,消息的传递,通共只花费了不到半刻钟的时间。然而这又有什么用?从战争开始,这蕴含着各种信息的鼓响声就没有停歇过,可崇政殿内的君臣紧张归紧张,紧张中他们却尽顾着扯皮去了。有效应对在哪里?哦,也不是一点都没有。第一,他们放出了太子;第二,他们放出了几乎所有能战的武将。至于第三,第三,城门已经破了。“陛下,太子殿下失踪,臣等也无比心痛。”郑同铭伏在地上,正声泪俱下地痛陈,“然而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景安王殿下此时已是唯一能……”“咚!咚咚咚!”然后,他的声音就如同泡沫般被冲散在这急促的鼓声里了。殿上众臣都微微张着口,一时间竟似乎还无法理解过来这鼓声代表着什么。直到郑同铭的“据理力争”戛然而止,直到一直沉默多过于争论的崔铮忽然一声痛哭:“城门破了,太子殿下啊!”城门,破了!满堂皆寂。唯有崔铮哭喊太子的声音如同乌啼,鸣响满殿。而后,徐德惊呼一声:“陛下!”昌平帝紧紧咬着牙,从御座上站起。御阶下,已经有承受能力差的大臣在惊呼中仰倒昏厥,也有或目瞪口呆还没反应过来的,还有或哭或骂,捶胸顿足的,种种姿态,不一而足。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