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如果先皇还在,他们肯定会过几年再提。可换了现在的皇帝,难免会有想法。新皇登基,文臣还好,各方将领可还没熟悉呢。这个时候贸然开关市?纪炀无奈看向那沓书信。汴京内部的争斗算是停了,外面的小心思又起来。这些书信,就是小心思的证明。外面的文武大臣,同样在试探新皇。想着趁皇上年幼,多忽悠几次,总会能成。果然,第二日早朝,就有三个边关请求开关市,话也说得非常好听。“有灌江府古博城的先例在,我们益宁府绝对也能成。”“关外需要货物,早早提出想要互市,可我们为了安全起见一直紧闭国门。如今看来古博城那边可行,想必这边也是可行的。”“皇上,想那古博城一个关市,每年便有百万关市税,若这些关口都开了,岂不是能赚得很多?您还想减免田税,岂不是正好以此来减免?”徐九祥心里犹豫,他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他目光下意识掠过金家,只盯着纪炀看。纪炀扫视一圈,记下怂恿开关市的大臣名字,上前拱手道:“皇上,关市的事,还请慎重。”纪炀有些想笑,用他跟吴将军等人在边关搏杀出来的稳定关市,来跟他们那些关口比?自己开关市的时候,都是重整了军马,还把整个太新县都变成兵马的大后方,这才开了关市。当时更是小心谨慎,不让外人进入。他们?他们这些人为了赚钱,只怕没那么小心吧。这次的对手,不再是汴京城内的人,而是边关的文武大臣们。一个灌江府都让人头疼。这好几个类似灌江府的地方凑一块了。可纪炀是头一个开关市的,他来反驳,后面人自然有话要说:“纪大人,您开了关市,名声政绩全都有了,没必要断我们的路吧?”“对啊纪大人,关市若是不好,那古博城为什么开?”换了旁人,听到这话肯定哑口无言了。纪炀反讥道:“既如此,古博城也别开了,你看行吗?”古博城关市别开了,反正如今灌江府那边屯兵足够,关外的人买不到东西也不敢攻打。他敢提议关闭关市,其他人敢同意吗。原本在看戏的户部兵部工部三个尚书立刻睁大眼。不行!绝对不行!你打架,不要连累我们啊。纪炀心里嘀咕。他最近是在种庄稼,但不代表他真的不会说话了。真当他是软柿子啊。纪炀这一句话,让早朝众人瞬间回忆起他舌战群臣的画面。上次他在朝堂上反击对手的时候,那国子监主簿已经辞官了。算了。招惹纪炀,还是算了吧。纪炀看看大家,摊手道:“还有话要说吗?”“谁还想贸然开关市?”众人齐齐止声。等纪炀看向徐九祥的时候,少年皇上一脸崇拜,他怎么想不到这种损人的法子啊。不过皇上脸上还透着疑惑。关市的事,他也觉得要紧,却不知晓为什么不能开。见此,纪炀心里叹气,看来下朝之后不能去看他的苗苗们了。应该去勤政殿,给皇上恶补一下内里知识才行。他这段时间除早朝外并不进宫,但不代表不知道内里情况。金家确实不错,毕竟是皇上千挑万选出来的世家。同时,他们还有世家通有的,阶级分明的毛病。在他们眼中,皇权至高无上,下面是亲戚,然后是臣子,再接着庶民,商人等等。这里不说他们或对或错,从出生以来便接受这样的想法,只能说时代局限了他们。这也证明,他们会忠于皇上,忠于徐家江山。同时恪守亲戚,臣子的本分,不会轻易指出皇上的错处,甚至会去维护错处。更不敢以下犯上分析内里缘故,毕竟稍有不慎,就是指责先皇对政务处置有问题。所以有些话,就该他这个“大逆不道”的人来说。算了算了。看来这事还是躲不过去。下了早朝后的纪炀,被林大学士拍拍肩膀送到勤政殿。再回家的时候,已经可以去接他娘子下班一起回去了。几个边关齐齐请求开关市的事,被纪炀直接按下,更跟皇上长谈一番,连金家都不能入内。这次之后,纪炀依旧天天去皇庄种庄稼,可再试图小看的人再也没了声音。人家是不往皇上身边凑。但不代表人家不得圣宠啊!有些人就算不去巴结,照样是皇上的肱股之臣!你们还没看明白吗。外面人还在分析纪炀的地位,纪炀则看着新一茬的育苗两眼放光。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