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23章世界大战(六)
法国人最大的误判就是对于西线战局的一系列误判。
首先因为在这个时空埃尔施塔特顶替了奥匈帝国的原因,所以领土包括瑞士的埃尔施塔特和法国也是有一段边境线的,虽然这一段边境线并不像法德边境那么长,但是这也意味着法国人也要考虑作为同盟国老二的埃尔施塔特对法国发动进攻的可能性。
这一点法国陆军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因为埃尔施塔特不仅要和匈牙利一起来在东线对抗俄国,而且他们还需要往南应对意大利人,因此埃尔施塔特是不可能抽出多少部队来应付法国人的,而且埃尔施塔特和法国相邻的那部分历史上是瑞士,另一个时空中德国人两次世界大战为什么都愿意从比利时和荷兰绕路而不愿意碰瑞士?这地方都是山,就算想从这里借道发动进攻后勤也撑不住啊,本身没什么资源,打起来又费事。
法国人判断埃尔施塔特部署在这一带的部队不会超过6个师,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这个方向上法国人和埃尔施塔特彼此之间在山区各部署了几个师进行对峙,法国人最严重的问题是错判了德军的兵力。
法国人确实从一开始就认为德国人会在开战之初投入大量的预备兵团,而法国相比德国差距最大的其实是双方的人口,法国的潜在兵员只有德国的60%,也就是594万对975万,这种“借方差额”几乎迫使法国把每个身体健全的男性都应招入伍,在战争爆发之前,一名20岁的法国男青年应征入伍需要全职服役三年,然后再预备队服役11年,最后两个阶段是在本土自卫队和本土预备队各服役7年。
这套制度使法国在爆发之初的时候有超过400万受过训练的战斗人员,而德国这个数字也不过500万左右,而且起码在1912年双方陆军常备兵的兵力差距还不大,法国统帅部预期战争将是一场短暂的具有决定性的战局来决定战争的走向,所以他们只依赖第一线的半职业部队,这部分兵力大概有100万人左右,而且他们预估敌人也持类似的观点,这就造成了日后可怕的后果。
法国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因为法国人口只有不到4,000万,而德国有6,500万人,双方要是比拼动员力量的话,法国注定是拼不过德国人的,在法军中芒然上校曾经提议过在非洲发掘边缘组建一支庞大的非洲土著部队,这个建议原本被法国政府认为对日后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政治和社会风险而拒绝,不过在最起码从两年前开始,法国人也已经开始从殖民地训练黑人部队了。
而在现在法国人发动进攻的时候,法国人判断德军部署在西线的兵力最多只有68个步兵师,然而实际上德军投入的兵力相当于83个步兵师,包括后备军和预备队,这一点英国的情报部门曾经提醒过法军,不过法国人始终对于这种可能性持怀疑态度,以至于德军集中力量向前推进的关键时期,法军的情报部门依然预估德军兵力只有45个现役师,法兰西帝国从上到下都没有想到他们的老对手居然比他们提前两年就完成了战争准备,法国人几乎少算了德国人一半的部队。
第2个误判是关于地点的,法国人虽然意识到德国人有可能穿越比利时,但是完全没有料到这场卷击会如此的广阔,他们认为己方军队可以很容易的侵袭对方的交通线,因而坚信德国人会沿一条复杂的路径穿过阿登山区!
基于立刻发动总攻的想法,法军所制定的进攻方案当中规定第一第2集团军攻往萨尔河,位于他们左侧的第3集团军面对梅斯,第5集团军面对阿登山区,他们会在梅斯与蒂永维尔之间投入进攻,如果德军穿过卢森堡和比利时,他们就攻往东北方打击德军侧翼。第4集团军在战线中央地段附近担任战略预备队,预备队是组成的另外两个集群部署在两翼后方,这种部署也可以看出法国人对预备队兵团战斗力的看法。
而法国人的这种进攻战术所遇到的也正是小毛奇经过修改之后的施里芬计划,因为小毛奇把左翼的力量加强了近乎一倍的程度,这意味着左翼军力过于强大,已经不适合从使施里芬当初设想的易于屈服、“极具**力”的弹性防御,也缺乏粉碎反攻所需要的后退空间。
而且因为小毛奇只是含糊其辞的告诉左翼部队的指挥官,他们必须尽可能的牵制法国人的部队,这就使得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王子指出他只能通过进攻实现这个目的,而小毛奇让他自己决定,对于鲁普雷希特王子来说,他个人自然是不愿意因为后撤而丧失获得荣耀的机会的——尤其是他现在手中的兵力并不算是很缺乏的状况下。
毕竟在此之前,无论是甲午战争还是明美战争当中,堑壕铁丝网的防御体系已经多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鲁普雷希特王子也从自己的叔叔利奥波德亲王那里获得了关于明美战争当中一手的实战经验,因此鲁普雷希特王子对于自己挡住法军的进攻颇有信心。这种信心固然使得鲁普雷希特王子拒绝后撤吸引法军部队,可不管怎么说,德国最高统帅部含糊其辞的态度,实在是愚不可及。
在鲁普雷希特明确表示除非接到确切的命令否则他绝不后撤之后,毛奇的副手师太英打电话告诉鲁普雷希特的参谋长克拉夫特·冯·德尔门辛根:“我们不会强行禁止你们进攻,你们必须自行承担责任,凭你们的良心作出决定吧。”
就战略而言,良心似乎是个奇怪的依据,克拉夫特反驳道:“我们已经决定了,我们拒绝后退,如果可能的话,我们甚至会发动进攻。”
而是施泰因只能无奈的道:“那就进攻吧,愿上帝与你们同在。”
有这样的状况,当然不能怪巴伐利亚人,鲁普雷希特王子表示必须接到后撤的命令才愿意候车自然是不想背锅,毕竟大家虽然同属德意志帝国,但是巴伐利亚和普鲁士究竟不是毫无芥蒂的,如果施里芬计划失败的话,很难保证战败的锅会不会被丢到巴伐利亚人的头上。
因此鲁普雷希特随后命令第6集团军就地迎战法军,虽然没有完全按照战役计划来进行,但是这一举动也使得鲁普雷希特王子以及他的第6集团军吸引到了法军的大量兵力,法军抱着满腔的热血一头撞在了第6集团军的防线上。
我再次在这里强调一遍,人类能够从历史上吸取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不会吸取任何教训!
从甲午战争到明美战争,在野战状态下军队进攻准备完善的堑壕铁丝网防御体系会付出何等惨重的伤亡,在此之前已经有多次实战向全世界证明了人海战术是行不通的。
可是法军士兵依然穿着深蓝色的军装和红色的军裤,昂首挺胸的怀抱步枪前赴后继的如同潮水般,向德军的防线发动了接二连三的冲锋。
就连决定在这里阻击法军的鲁普雷希特王子都被法国人的进攻阵势吓了一大跳,后世很多人提起人海战术,提起猪突猛冲就会想到日本人,尤其会想到乃木希典,可是事实上日本人的这种风气完全是从他们的法国老师那里学到的,拿破仑战争时,拿皇的老禁卫军的拿手好戏就是刺刀冲锋,而日本陆军也是先以法国陆军为师,后来才转头投德军门下的,不过即便如此,日本军队也一直有很深厚的法军烙印。
无论是历史上日俄战争之后的法军,还是在这个时空明美战争之后的法军,法国人都不认为堑壕铁丝网就能阻挡他们的进攻,在75小姐暴风骤雨一般的炮击面前,没有什么是能够阻挡他们的,可惜的是法军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主要发射榴霰弹的75小姐究竟能否把躲藏在战壕里面的士兵给炸出来,就算换上高爆弹头,75小姐那明显弹重不够的炮弹对付旷野上无防护的步兵自然效率极佳,可是面对一群土行孙。
法国人发动对洛林的进攻时,毛奇意识到法国人已经离开了他们的筑垒地带,这让小毛奇一度计划暂时中止右翼的席卷行动,直接在洛林地区寻求一场决战,这种冲动促使他把本该用于加强右翼的6个新组建的补充师又调到了左翼,不过很快,小毛奇就放弃了这个新计划,重新回到了施里芬的“旋转门”方案。
虽然法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但是霞飞相信他正率领着法国军队走在通向胜利的道路上,德军在比利时依然被挡在烈日要塞之下,虽然德国第6集团军的抵抗超乎霞飞的预料,可是法国人毕竟拥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在他看来在几天之内突破德军的防线不是问题。
可是在6月13号,原本预计可以坚持到月底的烈日要塞突然告急,而这一切自然是因为德军投入了他们的秘密武器。
大贝尔塔。
这种口径420毫米全炮车重量达到120吨,能够把一吨的弹头发射14.5公里之外的超级火炮再次向全世界证明了火炮才是战争之神,而且更重要的是大贝尔塔相比于同时期其他的重型攻城炮,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要尽可能方便进行战略机动,整个火炮可以尽可能的将其拆解成多个部分,由火车运到出发地之后,再由大量的骡马运往前线,因为发射时会产生巨大的后座力,所以在安装的时候就需要浇筑几米深的混凝土底座,在移动的时候再把这个混凝土底座给炸掉,虽然仅放置炮位就需要6个小时的时间,但是这依然比之前的传统重型攻城炮快了太多。
更重要的是,能够尽可能完全拆解的大贝尔塔比华约方面所预期的时间提前了差不多两个星期抵达前线,这种以菲利茨·克虏伯母亲名字命名的火炮在1909年样炮试制成功之后,进行了长期的改进,到1914年2月份才完全通过国家验收,现如今整个德国上下,也只不过有4门420毫米大贝尔塔。
当然除了大贝尔塔,一同抵达的还有德国人早就从埃尔施塔特借调过来的8门斯柯达“艾玛”350毫米重型榴弹炮,这12门重型攻城火炮昼夜不停地轰击着烈日要塞,虽然烈日要塞在1905年之后进行过一番相当彻底的翻修,可是烈日要塞的钢筋混凝土堡垒实在是无法抵抗大贝尔塔那超过一吨的超级炮弹,因为比利时认为在陆地上可以移动的最大火炮是210毫米的榴弹炮,所以要塞的防御标准也是因此来制定的。
短短一天的时间,德国人就彻底摧毁了比利时守军的三座炮台,德军要求剩下的比利时军队投降,但是其余的炮台依然坚持抵抗拒不投降,于是鲁登道夫命令手下的重型火炮分成两个炮群,沿着马斯河两岸分别扫**残余的炮台,48个小时之后,12座炮台已经被摧毁了11座,只剩下了莱曼中将自己亲自据守的隆森炮台。
鲁登道夫再次向莱曼中将劝降,不过莱曼依然拒绝投降,他表示自己说过的话一个唾沫一个钉,绝对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和要塞共存亡。(@死守南京唐生智)
于是剩下的德军重型榴弹炮对着隆森炮台展开了最后的围剿,在这些重型火炮的轰击下,烈日要塞的最后一座炮台的掩体很快就被这些重型火炮所发射的重磅炮弹所击穿,炮弹引燃了炮台里的易燃物,火势熊熊燃烧甚至炮台里的弹药库也被引燃发生了连锁爆炸,炮台顶盖被掀出几十米远,整个炮台完全被摧毁。
德军最终占领这座炮台的时候,整个炮台残骸遍地是烧得焦糊的尸体和残破的枪炮,情景惨不忍睹。令人惊异的是莱曼本人竟没有被炸死,他在剧烈的爆炸当中被冲击波震的晕厥了过去。
等莱曼中将从晕厥当中醒来的时候,他已经被德军士兵带到了集团军指挥部里,在这里莱曼中将见到了埃米希和鲁登道夫,莱曼终将意识到他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守住烈日要塞,于是他沮丧地从自己的腰上解下了配刀:“我是在丧失知觉后被俘,请你务必在报告中说明这一点。”
埃米希上前接过了这把配刀,他和鲁登道夫互相对视了一眼之后,埃米希打量着这个在此之前让他多次暴跳如雷的比利时指挥官,出于对于这样一名尽职尽责的军人的敬佩,埃米希将军双手把配刀递还给莱曼中将:“你的军人荣誉并未受到任何损失,请你保留这把军刀。”
在烈日要塞被攻克之后,通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路上已经再也没有任何阻碍,德军将可以顺利的从法国北部**,这个时候法国人才意识到情况和他们所想的有严重的出入,直到这个时候法军统帅部才发现德国人的兵力比他们所预料的要多得多。
这个时候,霞飞感觉自己有些头晕目眩,冷汗直流,这个时候能够堵住德国人的部队,除了法军原本自己看不起的那些后备军之外,就只有英国远征军了。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