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81章因地制宜分化官府
应天府。
太常卿黄子澄,和兵部尚书茹瑺,两人的矛盾已然公开化,闹得不可开交。
茹瑺是兵部尚书,权力比黄子澄大,资历也足。
黄子澄是洪武十八年探出身,伴读东宫,教皇太孙治国之道,对储君的影响力大。
茹瑺虽然比黄子澄年轻,但是他入仕早,走的是国子监的路线。黄子澄要大九岁,但走的是科举正道,殿试
两人各有优势和劣势,小九岁的茹瑺反而是老一派人物,大九岁的黄子澄却是新派人物。
在各方面的政见都有不和,新派对藩王的态度,要更加的激进,坚定的支持藩王误国论,认为要取消实封藩王。
老派则认为,这些年的成果,可见不应否定藩王对国家的贡献,但要采取平和的手段,收取藩王的权利,避免藩王势大,威胁到朝廷。
新派以黄子澄为首,以及兵部左侍郎齐泰,以及地方上养望的方孝孺,结合起来的势力不小。
总之。
老派和藩王对抗与合作多年,已经形成了默契,而和藩王接触不多的新派,不认可这个默契,认为是对藩王的妥协。
如未来的历史,茹瑺和黄子澄的矛盾,乃至闹到不能同堂的地步,在朱允炆登基后,黄子澄成为辅政大臣,茹瑺立刻被外派去了河南。
朱允炆则采取了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的削藩之策,全面取消实权藩王,甚至要物理消灭几位威望过高的藩王,丝毫不留余地,其中包括燕王朱棣。
那时候的朱棣,的确没想着造反。
他的燕山护卫被朝廷调去大宁,派来的官员武将接管北平各卫,朱棣只剩下了几百护卫,这个过程中朱棣一直没有反抗,装疯卖傻以保命。
直到有北平布政司的官吏向他通风报信,确定了朝廷已经决定要抓他去应天府,如果反抗就杀了他。
经过步步退让,形成最不利的局面下,朱棣才孤注一掷决定造反。
姚广孝从应天府回来,带回朝臣不和的消息,此时,朝廷对于金州,复州的旨意也下达了。
朱高炽原本是旧有的印象,习惯了明中后期的政治气氛。
藩王承袭爵位要先贿赂太监,武将袭职要贿赂官员,否则就无法承袭的地步。
看来是自己错了,明初的官员,藩王有拉拢过来的可能,例如官员向朱棣通风报信的事。
在面对藩王与武将的权利竞争中,官员们还没有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对抗阵线。
“粮票之事,在应天府可有动静?”朱棣最先问道,面色严肃,心里忧虑。
粮票的事,压在他心里日久,生怕惹来父皇的斥责。
姚广孝从应天府赶回北平,一路风尘仆仆,虽然脸色憔悴,却还是
“粮票之事御史叶希贤上奏过,不过此事没有引起动静,圣人也没有回复。”
“那就好。”朱棣松了口气,又纳闷的问道。“为何是他上奏?不应该是颜钝么。”
“这是好事。”
姚广孝笑道:“说明颜藩台态度倾向老派,对王府抱有一定的善意,不会抓住丁点小事就对王府不放。”
朱棣没有反驳,认可了姚广孝的看法。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