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01章北平必败
“北平必败。”
“不攻自破。”
“几十万兵丁,三地作战,还要防备山东与河南,只靠北平一地如何支撑。”
三个月来,应天府的气氛微妙了起来。
不知道从何时起,突然间有了言论,说北平模式才是正确的,一地可以对抗全国,正是北平模式的先进性。
黄子澄大怒,在皇太孙一系中,屡屡斥责这等言论,并且数着北平必败的原因。
人心是一定不能散的。
“黄常卿,听说北平发生了一件事。”御史景清喃喃道:“在五月初五日,也就是北平闪击太原的前一天,举办了一次大议,参加大议的不但有文武官员,还包含了百姓,商行,卫所,匠户。”
黄子澄咬着牙,脸色扭曲的骂道:“这是奸人,大奸之人。”
在清朝之前,明朝的社会风气是往对抗皇权的方向进行的,越是后期,对于皇权的思想越是严厉。
包括江淮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诞生的诸多市民思想,先进思想等等。
不光是思想上的进步,在社会层面上,皇权也是在大幅度退步,地方上并不会因为皇权而退步,例如万历时期,江淮地区市民和矿工的抗税大胜利。
这正是后世学者们,对于英国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研究出的各种前置条件。
江淮地区的作坊,资金,原料,雇主,雇工等等条件都非常的优异,比起发生
并且有大量的市井小说问世,也证明了民间识字率的发达。
明朝对于地方上社学的支持,甚至制定出八岁孩子不读书,惩罚其父亲的地方法律,如此的先进社会,不是同时期的西方社会可以比拟的。
但是和英国不一样的是,当时的大明正处于小冰河时期的巅峰,并且因为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长期的社会稳定,导致的人口大爆炸,而美洲的抗旱耐地的高产农作物却没有推广开来,内忧外患,朝廷百年积弊等,再加上激烈的朝堂内斗。
一个掉入“人口陷阱”的社会就已经是无解的社会问题,何况还包含了诸多致命的问题。
明朝的灭亡是必然的,但是亡天下却是偶然,并且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悲哀。
总之。
北平的大议,不光是获得了南方商人的支持,更有不少读书人群体开始讨论起来。
景清就是这些人群体中的一个。
这位铁面御史,当初对北平最痛恨的读书人,如今却有些迷茫了,越是了解北平,他越是不知所措。
而黄子澄最无法接受。
他的心中皇太孙才是真正的皇权继承人,而北平燕世子竟然靠着另辟蹊径的大议,获得了君权天授的名器。
“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别看北平如今势不可挡,但不可持久,必然会颓废不可支。”
偌大的应天府,集结了三十余万大军,有整个大明的供应,可朝廷的仓库仍然下降的厉害。
“辽东,大宁,开平,北平,山西,山西行都司,陕西,陕西行都司这些地区,都是需要南方粮食供应的。”
“如今大部分地区落入了北平燕世子手中,看上去很强势,但是粮食如何保障呢?反观我们却节省了大量的粮食,再养活五十万兵都不成问题。”
齐泰自从上次被否定后,他就再也没有说话了。
听到黄子澄的说法,齐泰嘴角动了动,本来想要说个一二,最后还是忍住。
圣人。
他是不会出卖的。
可他也不忍心看着皇太孙被蒙在鼓里,这些日子变得很憔悴,看上去仿佛生病了一样。
不光黄子澄的说法,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
偌大的北境,每年需要南方供应无数的粮食,漕河不就是这么来的么,专门从南方往北方运送粮食。
北境缺乏粮食,这就是最大的短板,时间越久对北平越不利。
虽然黄子澄说的有些书生意气,太过想当然,但是北平不攻自破的话语,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