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张居正非常欣慰,他心里有着千言万语,甚至早就打好了草稿,全文背诵,本来准备了一长串文绉绉的话,可是千头万绪,只剩下了一句话。
“陛下,长大了。”
隆庆皇帝走的时候,还是太子的万历皇帝还是个小胖子,只到张居正腰腹的位置,现在的陛下,比张居正还要高大,英姿勃,五年时光荏苒,陛下终于长大成人。
现在朱翊钧一个人能打十个张居正。
“全仰赖先生看顾周全。”朱翊钧郑重的表达了自己的谢意,这五年主少国疑的时间里,张居正已经把自己作为辅太傅能做的事儿都做到了。
即便是历史上的张居正,也没有对不起万历皇帝的地方,张居正在万历三年开始,每年多给了宫中二十万两金花银,宫中的确有用度支出,这多出来二十万两是实打实的送入宫中给皇帝花的,让万历皇帝节俭的是张居正,给万历皇帝钱花的也是张居正。
从万历三年到万历十年,张居正一共给了一百四十万两,这已经很多了。
嘉靖三十一年,嘉靖皇帝问国帑要二百万两白银修他住的广寒殿,广寒殿年久失修极为残破,磨磨唧唧了三年时间,嘉靖皇帝只得到了二十万两,西苑广寒殿在万历初年就塌了。
张居正的确劝万历皇帝勤俭,也的确对万历皇帝约束极为严格,但张居正还是每年多给二十万两,顿顿饱和一顿饱的分别,万历皇帝似乎没有分辨出来。
张居正对万历皇帝做的最狠的事,大抵就是限制万历皇帝高消费,他既没有矫诏,也没有废立,更没有殴帝三拳,叫万历皇帝狗脚朕,也有没有杀了万历皇帝的皇后,更没有逼着万历皇帝玉碎九重。
张居正这个权臣,和历代权臣画风完全不同,若是张居正不受贿,大抵会和诸葛一样得个千古流芳的美名,但张居正的确受贿了,拿了戚继光、殷正茂、刘显、张元勋这些人的银子,而且还包庇了他们。
张居正对大明的皇帝只有一个期盼,只想皇帝成才。
“昨日户科给事中李涞上了道奏疏,傍晚的时候,朕把他叫来骂了一顿,李涞说,自古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大婚不宜命先生供事,这厮完全不知道朕昨日傍晚回宫时,圣母还面谕朕,说先生尽忠尽不得孝。应重其事,听其谏言,询问执事行礼之事,朕说先生一定会到,圣母才安心了。”朱翊钧补充了一下昨日回宫后的小细节。
李涞这厮,非要在大婚头一天和所有人逆行,上这么一道反对张居正来大婚现场的奏疏,朱翊钧把人叫过来臭骂了一顿,李涞梗着脖子犟了两句,非说张居正是威震主上的权臣,朱翊钧就跟李涞数了数历代权臣的种种作为,李涞这才不犟了。
李涞和大多数大明读书人一样,因为春秋之后无大义,就没读过史书,皇帝解释殴帝三拳这个典故的时候,李涞人都傻了。
昨天朱翊钧在午门监刑,这李涞还要上奏,面圣了还要犟嘴,这就是打心里认定了自己做的事儿是对的,至少忠于了自己,不是为了博誉于一时。
“蒙陛下圣母错爱。”张居正还真不知道这件事,张居正从皇帝的描述中,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陛下昨日操阅军马回宫之后,仍然批阅了奏疏,这是勤勉,可过犹不及。
“朕算是看明白了,今天还有这小人包藏祸心,每遇一事,即借言离间。朕今已鉴明了,本要重处他,因时下喜事将近,姑且记着,且看他日后表现。”朱翊钧往前走了三步,让张居正在自己三步以内。
张居正上奏说要穿吉服,古吉凶异道不得相干,皇帝办喜事,他穿孝服,这算个什么事?也就是把布袍换成锦袍,把牛角带换成玉带。
朱翊钧没准。
丁忧之间仍然执事行礼,这本就是不孝了,对张居正的名声而言不是好事,再变服从吉,委实不妥。
张居正是执事行礼,就是主婚人,而皇帝这一身的戎装,第一站要去京城的外城,大祀殿,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天坛祈年殿,这里是祭祀天地的地方,供奉了明太祖高皇帝和明成祖文皇帝二人。
这地方可是嘉靖年间道爷和群臣之间争权的地方之一,另外一处的主战场就是太庙。
大礼仪之争,皇统问题的政治讨论,在后世人看来,是到嘉靖三年,杨廷和父子罢归故里结束,可是在张居正这个大明人眼里看来,一直持续到了嘉靖二十七年才结束,围绕着大祀殿、太庙的争锋,以睿宗皇帝(道爷生父)供入太庙,位于太庙左四,序跻武宗上结束。
道爷要叫自己爹为亲爹,辅杨廷和不认可,杨廷和的儿子、状元郎杨慎大声疾呼: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坚守节操大义而死,就在今日!
仗义死节就在今日,杨慎这口号喊得都不嫌害臊,国家养士就养出了这种货色来。
杨慎纠集了过两百名朝官伏阙,他们伏阙的地点,不在午门之外,而是在午门、皇极门之内的左顺门的位置,那已经是皇宫了。
万历年间,朝中的言官到底是怕张居正,几次伏阙,也都是小打小闹,不敢跑到皇宫里撒野,只敢在午门外磕头,有点风吹草动,就跑的无影无踪。
杨廷和功过如何,春秋自有论断,就朱翊钧本人看来,杨廷和是个不折不扣的权臣,更确切地说,根本就不是个东西。
武宗皇帝亲履兵锋在应州打退了小王子达延汗对大明西北的袭扰,杨廷和作为帝师不仅不认可,还怒斥了武宗皇帝一顿,大家都是帝师,张居正怎么就整天喊着富国强兵,对小皇帝习武这种不务正业的事儿,熟视无睹呢?
嘉靖初年的名相张璁也是这么认为,张璁有一次对近人说:哪有当国元辅的儿子做状元,状元郎莫不是还能家养?不避嫌也不知羞。
大明是有恩荫制的,杨廷和的儿子保底能捞到个三品的闲散官,不视事不掌权柄。
可杨廷和的儿子是状元,张璁不认为那是凭本事得来的。
杨廷和,当国的辅,儿子杨慎是状元郎也就罢了,在嘉靖初年,杨慎甚至是讲筵官,就是负责给皇帝讲筵,张居正在万历年间干的活儿,这么重要的位置,杨慎担着。
朱翊钧觉得杨廷和不是东西,张璁也是这么认为,道爷罢免杨廷和,把杨慎流放到云南,大抵也是这么认为,杨家父子不是个东西。
朱翊钧来到了道爷的战场,祭天的天坛,大祀殿。
来这里的原因很简单,告诉老天爷,皇帝要结婚了,皇帝亲政了,江山靖安,天下已有振奋之景象。朱翊钧一步步的走进了大祀殿,走进了玄极宝殿,这里只有三个牌位,一个是上皇天上帝,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一个是明成祖朱棣。
在嘉靖九年,朱棣以太宗皇帝的身份,被道爷抬到了这里,嘉靖十年,又被朝臣们给抬了出去,嘉靖十七年秋,朱棣变成了成祖,又被抬了进去,至此之后,就再也甩不掉这个成祖的庙号了。
朱棣本人肯定更喜欢太宗这个庙号,而不是成祖。
因为朱棣一生都不愿意承认建文君那四年时光,甚至动了岁月史书,把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改为了洪武三十一年到三十五年,太祖之后是太宗,朱棣宣称这皇帝位,是朱元璋传给他的!这大抵是朱棣一辈子的执念。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