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同化(第1页)

袁熙的做法,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找带路党。他对此并没有多大的心理压力,因为这对晋国和鲜卑人来说,尤其是东鲜卑一方来说,不是消灭谁,而是求同存异,寻找共存可能的过程。事实上,这几百年来,鲜卑人一直都有一种声音,便是融合向汉人学习,乃至尝试融合的过程。这是因为鲜卑部落,很多都是从匈奴分支和附庸中剥离出来,他们最初对抗的是西汉时期极为强盛的匈奴,为此他们使用的手段,一是武力强大自身,二是寻找宣称。这段时期因为他们被匈奴压着打,所以他们必须要寻找一个能够在背后支持他们起源论的后盾,于是在翻找了他们并不多的残破历史记录后,鲜卑提出了几种论点。一是他们起源于黄帝之孙颛顼,二是起源于东胡,三是源于北地逃亡的汉人,四是源自于东夷。这几种说法,几乎都和华夏汉人有关系,而且都在华夏史书中找到根据,而最主流的说法,则是《史记索隐》记载:“鲜卑,东胡别种。”《后汉书》、《三国志》、《晋书》也采用了这种说法。而东胡的起源,则是之前华夏史官有过论述的,一种认为源自伏羲氏后裔的东蒙豕韦,一种认为是箕子东赴朝鲜时留在东北的殷商遗民。彼时相对于匈奴,弱小的鲜卑并不被强大的西汉所重视,自然也没有替他们脸上贴金的必要,于是汉朝史书中的说法,为鲜卑立国立朝提供依据的同时,也让鲜卑的起源文化和华夏深度绑定,以至于后世的鲜卑皇帝无一不是向中原汉化靠近,否则就成了数典忘祖了。而东鲜卑这一支,是最为顽固的鲜卑山起源死硬派,这和东胡起源并不冲突,甚至是有所重合的。而西鲜卑和中鲜卑,则因为靠近匈奴,和匈奴文化融合的更多,这也是东鲜卑看不起他们的原因之一,换言之,东鲜卑人是三部鲜卑之中,带路党最多的一支。东鲜卑中,很多人都在寻求中原给他们一个名分,对此先前的中原王朝,其实是有所抵触的,毕竟中原正统的关中士族眼里,连江东都是蛮夷之地,更不用说关外胡人了。而袁熙却是没有丝毫心理压力,且不说后世鲜卑人在基因学上证实和汉人有所关系,就是毫无关系,他也不在乎,毕竟华夏融合,是文化大融合促进血统融合的过程,而非后者,如果执着于血统,那反而是舍本逐末了。并且后世鲜卑的基因研究结果也很有意思,其几个部族的主要人群,由东胡的c2b和汉人o3组成,比如慕容是甘肃的o3a2c1,宇文是山西的o3a2,尉迟是陕西的o3a1,反而赫连是内蒙古的j1。至于东胡的基因,则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河北地区的燕国,和当下的幽州高度融合,所以说从历史渊源上来说,史书的记载可谓是反应了相当部分的历史真相。华夏的历史记述,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由大量的记述来证实,这和西方某些孤证就能确定的历史定论做法完全不同,就像袁熙寻找所谓的带路党,其实就是寻找那些有心归宗的鲜卑人,而不是学些后世西方通过金钱收买,发表毫无根据的胡编乱造。他深知用金钱收买的方法,只能找到见风使舵,毫无道德下限的人,如同曹操重才不重德的做法一样,最后这些人迟早会因为更大的利益背叛。所以袁熙这次召见东鲜卑来的使团,发现其大多数都是德高望众的族老后,深知小恩小惠很难打动这些忠于部族的人,于是他果断祭出了大杀器。蔡昭姬。当然,还有袁熙本人。蔡邕引修熹平石经,被天下士子称为座师,为彼时大儒之翘楚,加上诗书一道,其女蔡昭姬则是继承了他衣钵的唯一人选,自然是在天下士人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实丝毫不输给蔡昭姬的,则是袁熙本人的背景。除去袁熙亲手写的孔雀东南飞被评为天下长诗之冠,让天下同侪都诚心俯首之外,袁熙这一派的经学势力,才是真正可怕的。后世汉末士族经学三大派系掌握着几乎所有的话语权,便是马融派系,建安派系,孔融派系。蔡邕之前,汉末最着名的大儒便是融合了儒家经学体系大成的马融,他的学生派系几乎是这个时代名士的集大成者,最出名的便是卢植,其后是崔琰,郑玄,毛玠,华歆三龙。而这一派除了华歆之外,几乎都在袁熙的袁氏这一系里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当初袁隗那一支的影响,袁隗的夫人是马融的女儿,如今袁熙作为袁氏家主掌管的其中一支。这也是为什么卢植会给袁绍当军师,崔琰背后的崔氏即使在曹操手下,也暗中投靠袁熙,以及三龙中的邴原管宁会投奔袁熙,这也是为什么扶风马氏出身的马超一直在左右逢源,幻想袁氏能给他留条后路。说到底,这天下其实都是马融的徒子徒孙在抱团打架,汉末算起来,绝大部分时候,根本就是一群亲戚在争夺财产引起的大小战事。,!孔融派系则是孔融,边让,杨修,祢衡,关系更是全都在袁熙这边,当然,大部分都是女眷的裙带关系。袁熙背后靠着如此强大的士族经学舆论资源,加上底层的太平道,才是真正挖了曹魏的根,因为在所有的领域,他和曹魏都有直接竞争关系,并都压了曹魏不止一头。曹魏的建安派系,包括蔡邕父女,建安七子,钟繇父子。蔡邕本来是曹操宣称的老师,但随着蔡昭姬嫁给袁熙,曹魏那边捞不到一毫半点好处,建安七子此时尚且稚嫩,钟繇出名很晚,甚至他后世书法都是跟蔡昭姬学的,目前声名根本无法和卢植崔琰,杨修祢衡等人对抗。袁氏的背景之深,以至于袁熙做了很多打压士族的事情,还能被天下士族视为正统的缘故,无他,背景太硬了。袁熙心道什么叫话语权,这就叫话语权,自己和蔡昭姬的组合一站出来,天下人根本没有能与之对抗的,包括后世璀璨无比的建安派系都不够格,更何况此世建安派早就被袁熙挖了跟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曹丕集中了大量的曹魏名士,也无法和袁熙对抗的缘故,袁熙在所有的舆论制高点,都占据着顶层生态位,这让曹魏怎么对抗?这里面带来的好处,甚至可以比肩刘协在禅让台上喊出的那句话,也是为什么曹魏人心思变,东鲜卑也要跑过来商谈部族前景的原因,因为如今在大部分人心中,袁熙已经是真正天命所归了。这也是袁熙觉得为什么中原争霸其实已经提前结束了的原因,武力和大义都站在自己一边,要不是因为自己花了大部分精力同化鲜卑,魏国还会死得更快。如今他在宫中接见了诸位鲜卑族老,开门见山道:“东鲜卑的事情,朕已经早有耳闻,也知道诸位的想法和要求。”“如果两边能谈好,我会以天子名义,承认东鲜卑为华夏一支,且为东胡正统,起源为商,重溯族根,正本清源。”东鲜卑族老听了,皆是露出激动的神色,但也有少数清醒的,也出声道:“陛下英明,我等自是感激,但陛下应该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吧?”“若超出了我等能力范围之外,亦或不为部族接受之事,我等也会很为难啊。”袁熙淡淡道:“你指的,怕不是中鲜卑的事情吧?”“诸位也知道,我向来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柯比能主动入寇,我才被迫反击,否则我何须在蓟城费心竭力?”“柯比能此人想要做什么,我也很清楚,他不就是想给鲜卑寻一个不同于汉人的起源,然后整合鲜卑,和汉人对抗吗?”“且不说他这种做法是不是数典忘祖,但中原祖先有句话,天地万物都有本有末,连自己真正的祖宗都不敢承认,难道将来还能指望他行事会有底线吗?”这一下说到了诸位族老的心坎里面,很多人纷纷站出来痛骂柯比能忘本,但袁熙知道,其实这些人最主要的理由,只是看不起柯比能的出身而已。袁熙心中暗叹,自己当初最看不起的,其实就是凭借身份家世的无能之人,但偏偏自己这一路走来,很多时候还真是依靠家世成事的,要不是有袁隗袁绍这几层关系,自己哪会这么轻易走到今天?就像那平民出身的柯比能一样,自己和其倒是颇为相似,如果出现在同一阵营的话,想必能成为非常好的朋友,但坏就坏在,对方的野心太大,直接威胁到了中原的存在,若是放任不管,将来的千万汉人,必将面对可怕的未来。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惨状出现,袁熙只能是防患于未来,将危险的征召掐死在襁褓中,这是两边的立场决定的,主体民族就要有保持主体民族的强势和领导力,放弃实力的优势,等于是将屠刀交到敌人手里。想到这里,袁熙对堂下的族老们笑道:“鲜卑的歌舞很是有名,我也很:()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热门小说推荐
永恒之门

永恒之门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千里宦途

千里宦途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官梯险情

官梯险情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为夫体弱多病

为夫体弱多病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误入官路

误入官路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医道官途

医道官途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