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所谓的冬暖式蔬菜大棚,也叫日光温室大棚。第一代的温室大棚,还比较简陋原始,就是把春暖式大棚的墙体从04米加厚到1米,在农田里用土夯制成一高两低三道土墙,最高的正墙三米左右,两侧墙体斜向依次降低高度。而上边的薄膜,从普通的塑料薄膜换成了无滴膜,薄膜上覆盖的保温的帘子,也从一般的草帘子换成了保温性能更好的稻草帘。而唐伟东直接来了个跨越,用上了第三代的大棚技术,倒不是不想用更先进的,而是四代以后就需要机械了,这无形之中就大大增加了成本,人力就能办到的事,为什么还要花这个冤枉钱呢。其实第三代大棚建造技术,跟第一代区别不大,只是买细节上更完善了。比如,为了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储量,扩大了大棚的空间,墙高从3米加高到了3米半(其实就是向下挖了半米,做了一个下沉),这样整个空间的跨度就加大了,空间大了也就可以容纳更多的二氧化碳。墙体也从夯土墙换成了保温性能更好的麦穰泥坨墙。把用铁丝固定的薄膜,改成用绳压法,这样就不用把薄膜弄的全是窟窿了。保温性能的改善,可以使大棚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温度,而二氧化碳储量的增加就更不得了了。大棚内二氧化碳的多少,直接影响蔬菜的产量,就拿黄瓜来说吧,用第三代大棚技术建造的大棚,每亩的黄瓜产量平均可以达到9000公斤以上,别忘了,一个大棚一般都是两亩到两亩半,这产量,想想都喜人,这哪是蔬菜啊,这简直就是种钱。现在正是种菜的好时候,唐伟东自然是想抓紧准备,争取到春节前后大赚一笔。村里的基本是没有闲人了,想找人帮忙很难,唐伟东只能放出消息去,花钱雇佣其他村的人来干活。都是农家的老把式了,地里的活谁不会干?平时都是土里刨食的老农民,现在帮人家种点菜还能有钱拿,谁不想抢着干,得到消息的当然趋之若鹜了。当时盖鸡舍的时候,已经顺手把大棚的墙体建好了,只是当时正值要入夏,气温升高,大棚根本用不上,同时也需要晾晒一下,唐伟东才没完全建完,只和露天的土地一样,种上了应季的蔬菜。现在就不一样了,天气要转凉了,马上就到大棚一展身手的时候了,自然要把它建完收拾妥当。这时还是交给爷爷唐继谦来做,唐伟东这个二把刀,只负责技术指挥。雇来的工人,在饲料厂名义上的厂长唐继谦老爷子的带领下,在唐伟东的亲自指导下,对所有的大棚,展开了大改造。先是把种过菜的大棚内土地全部翻了一遍,把土翻松翻细,把那些菜根、杂草、小石子之类东西全部挑了出来。然后把鸡舍里早已储备多时的鸡粪撒到了里面,鸡粪对大棚来说可是大补,唐伟东就见过几十年后,很多专门以卖鸡粪为业的生意人,目标客户都是种植大棚的那些人,生意还都做的蛮好。再之后,就是立水泥柱,架竹竿,铺薄膜,上草帘子,直到这时,一个完整的大棚才成型了。不过这还没完,还要把早已准备好的菜苗移植到大棚里边的地里,再在菜苗的上方,由上至下拴上一条条的绳子或者铁丝,以便蔬菜的茎蔓攀爬。做完这一步,一个蔬菜大棚才算是真正的成型了,日后只要注意通风、浇水、除虫就可以了。这些事,唐伟东同样是雇人来做的,再采摘之前,一个人可以照料几个大棚都没问题,别看唐伟东大棚建的多,其实也用不了几个人,就算每月每人发30块钱的工资,唐伟东都是血赚的。而30元对现在的一个农民来说,可不是个小数额,有的是人争着抢着想来干。到了采摘的时候,那就必须要雇人了,要不人少了根本干不过来,人工花销的大头在那时候呢,好在现在人工成本极低,不会出现几十年后那种收大葱人工费一米120元,大葱一斤却只能卖1-2毛的尴尬情况。一个大棚一年可以种春秋冬三季,现在种上,秋天可以收获一波,到了春节前还能再收一波,过了年开春之前又能收一次。除了秋天,都是露天蔬菜青黄不接的好时候,只要找到销路,价格和利润都是可以预期的。蔬菜的销路,这个又要麻烦何新华了,本身食品厂的客户都是反季蔬菜的潜在客户,况且何新华在的食品厂就是做的蔬菜和家禽类的买卖,这行他再熟不过了,有这么现成的资源不急用,那不是缺心眼吗?哪怕是他对自己再有意见,唐伟东也得硬着头皮上了。唐伟东也不是头铁,为了确保事情的成功率,他准备走夫人路线。先是找到了李玉英,把自己弄蔬菜大棚的事跟他一说,然后又提了提想为反季蔬菜找销路的事,最后才期期艾艾的说道:“我本想找我干爸帮忙,不过听燕姐说,他对娘俩意见很大?还说见了我要收拾我?”,!李玉英对唐伟东种菜养鸡,带领全村人问土地要效益的做法,还是非常赞同和支持的。听他因为何新华说要收拾他,而不敢自己直接去找何新华,还要通过自己来迂回时,不仅哈哈大笑起来,豪迈的一挥手说道:“别管他,我看他敢?他就是见不得咱娘俩好,看我天天找车坐着,一个月挣的比他一年挣的都多,他嫉妒。等会下班我带你去找他。”唐伟东一直没发现,李玉英这位巾帼英雄原来还是一条汉子,这事办的真爷们,不禁对他竖了个大拇指,亏了一句:“干妈威武!”待到李玉英下班之后,唐伟东坐上了李玉英的专属桑塔纳配车,跟着她一同回了家,到了楼底下,李玉英还让司机故意摁了摁车喇叭。对李玉英突然冒出来的孩子气,让唐伟东差点没笑出声来。何新华在家里听到车喇叭想,就知道是老婆李玉英回来了。他就不明白了,原本是一个大家闺秀的老李家千金,怎么出去待了几个月就跟变了个人似的,说话做事越来越霸气,一直端庄稳重的她,在自己面前怎么还越来越孩子气了。有了专车,要跟自己显摆,发了奖金,也要跟自己显摆,想了许久,何新华终于得出来一个结论,都怪唐伟东!要不是唐伟东让自己老婆出去当那个劳什子经理,自己的老婆能变成这样吗?当何新华把他得出的这个结论,对何春燕说起时,差点没把何春燕笑死,唐伟东还什么都不知道呢,就莫名其妙的背了个黑锅,何春燕的心里不禁为他提前默哀了几秒钟。当唐伟东跟着李玉英进门的时候,何新华正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喝着茶,看着书,虽然听到动静了,但他连脸皮都没抬,根本就不想搭理这娘俩。何新华一个长辈可以拿大,唐伟东做为一个小辈却不能失礼,畏畏缩缩的站在门口,懦懦的喊了声:“爸。”喊完就紧紧的盯着何新华的反应,一副随时就要夺门而逃的架势。:()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