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诸葛亮隆中之对,有一句话说:“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这句话,是人人知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家都以为是曹操胜利的一个条件了。其实亦不尽然。
中国从前的皇帝,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号召力。除掉异族侵入时,大家把他看作民族国家的象征之外(明朝的皇帝昏庸暴虐的很多,清朝时,秘密社会里,却持反清复明的宗旨很久,就是为此),这一座宝位不论谁坐都好。自食其力的百姓,何苦要帮这一个、打那一个呢?
即如西汉为王莽所篡,后来光武帝兴起,还是西汉的子孙。而且王莽末年起兵的,真正汉朝的子孙和冒充的汉朝的子孙,光武以外还有好几个。大家就都说人心思汉,所以起兵的都要推戴汉朝的子孙,或假托汉朝的子孙,以资号召了。其实哪有这一回事?要是人心真个思汉,为什么王莽篡汉时,除掉几个姓刘的和一个别有用心的翟义之外,再没有人起而替汉朝抱不平?倒是王莽灭亡时,还有许多人对他效忠、替他尽节呢?然则把王莽说得如何坏,又说当时海内的人心如何思汉,怕只因写《汉书》的班固本是汉朝的亲戚;他又是一个无识见的人,根本不懂得历史是国民的公物,而只把它看成一家的私物吧?(《汉书》也是一部大家崇奉的名著。其实班固这个人是无甚识见的,根本不配写历史。只要看《汉书》的末了一篇《叙传》,就可以知道。《汉书》的所以被人崇奉:1由中国人崇古的观念太深。2由古书传世的少了,没有别的书同它校勘,其弱点不易发见。这是一切古书都是这样的,不独《汉书》。《汉书》中自然也有一部分好东西,这是由于作史的总是把许多现成材料编辑而成,并非一个人所作,根本不是班固一人的功劳。)
然则说三国史事,一定要把蜀汉看作正统,魏、吴看作僭窃,也不过是一种陈旧的见解罢了。就说曹操的成功,和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多大的关系,也是一个不正确的见解。试问当时因曹操挟天子而归顺他的,到底是哪一个?刘备、孙权不就是明知其挟天子而还要和他抵抗的吗?然则曹操的所以不可与争锋,还是拥百万之众的关系大,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关系小。曹操所以能有相当的成功,还是因其政治清明,善于用兵,和挟天子以令诸侯,根本没有多大的关系。
虽然如此,所谓皇帝,在事实上如其略有可以利用之处,想做一番事业的人还是要利用他的。这不过是政治手腕的一个方便,以利用为便则利用之,以推翻为便则推翻之罢了。这在汉献帝初年,本来有两条路可走。当东方州郡起兵讨伐董卓之时,别立一君,而否认了汉献帝,本亦无所不可。所以袁绍就想走这一条路,因刘虞的不肯做傀儡而未能成功。到曹操平定兖州之后,要出来收拾时局,这时候的形势,利用汉献帝却比推翻汉献帝便利些。所以曹操就走了后一条路了。
曹操的打退吕布,平定兖州,事在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即献帝即位后的第六年。这一年冬天,献帝逃到河东。其明年,为建安元年(196),即献帝即位后的第七年。七月里,献帝回到洛阳。这一年春天,曹操早就打平了现在的淮阳,和洛阳的形势更为接近了。献帝在洛阳,为什么不能自立,一定要叫一支外兵进来呢?说是为饥荒,这句话是似是而非的。饥荒是要希望人家来进贡的,用不着带兵来。带了兵来,粮食、赏赐只有格外竭蹶。然则这时候所以要召外兵,还是在中央的几个人势均力敌,不能够互相吞灭,而要召外兵以为援罢了。
《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说汉献帝在河东时,曾有诏书叫吕布去迎接他。这一道诏书不知是谁的意思?据事迹推测起来:张杨和吕布是要好的。这时候,张杨业已遣人进贡,汉献帝很得他接济之力。这个主意出于张杨,也很有可能。吕布在这时候,正苦于漂泊无归,找不到一个地盘。而他是诛董卓有功的人,在中央也有相当的历史。倘使带兵勤王,倒也名正言顺,在于他,实在是一个好机会。苦于吕布的军队太穷困了,连开拔费都筹划不出来。因此没有能去。
后来汉献帝又靠张杨帮助之力,才得回到洛阳。这时候,驻扎在京城里的,是韩暹和董承二人。张杨仍在河内,杨奉则驻扎在河南的商丘县。他的兵在诸人中最强。韩暹和董承争权。董承便去勾引曹操,叫他进京。曹操这时候既然平定了兖州,落得再向西南发展,平定豫州,把洛阳也收入自己势力范围之内。要达到这个目的,推翻汉献帝,自不如拥护汉献帝为便,所以曹操就走了勤王的一条路。这正是我所说的政治手腕上的一个方便,可以利用则利用之。
勾结着曹操去勤王,只是董承一个人的意思。其余诸人有没有问题呢?韩暹大约不足顾虑。杨奉有强兵,张杨是一郡的太守,而且献帝从河东到洛阳,一路得其接济之力。他的举动是比较成气候一些的。倘使要和曹操反对,也是一个小小的阻力。固然,曹操的兵力不会怕这两个人,但能不打总是不打的好。竞争的时候,人人都想保存实力,谁肯妄耗实力呢?好在当这时候,曹操对这两方面都有相当的接洽。
原来这时候,有一个人唤作董昭,本是袁绍手下的人。因为袁绍听信了人家的话,要想加罪于他,他就想走向中央政府去投效。路过河内,被张杨留了下来。这时候,汉献帝尚在河东。曹操也派人去进贡。路过河内,也被张杨所阻。董昭知道曹操的做事是最为有望的,便替他运动张杨,放他的使者过去。后来张杨连董昭也放走了。董昭到了河东,献帝拜为议郎,就做了中央政府的官。这时候,董昭对于曹操,大约抱有很大的希望。所以运用机谋,到处替他开通道路。董昭知道杨奉的兵最强,却没有党羽,他的意思一定希望拉帮手的,就替曹操写了一封信给杨奉,说“现在的局势,不是一个人独力所能平定的。最好你在内中做主,我做你的外援。而且你有的是兵,我有的是粮,我可以供给你。我们两个人正好合作”。杨奉得书大喜。于是曹操进京勤王的阻力,全然除去了。
献帝还洛阳未久,曹操也就到了洛阳。董昭又对他说:“在这里,人多主意多,由不得你一个人做主。不如把皇帝搬到许县(今河南许昌县),只说是洛阳饥荒,为就粮起见。到那里,就离你的兖州近,脱出了这班带兵的人的势力范围了。”曹操说:“这真是好主意。但杨奉怎肯安然放我们过去呢?”董昭说:“杨奉勇而无谋。我们只要再写封信敷衍他,而且送他些礼物。到他觉悟,事已嫌迟了。”曹操又听了他,一面写信送礼物给杨奉,一面就把汉献帝搬到许县。果然,杨奉觉悟了,想要在路上拦阻,已经来不及了。
曹操到了许县,立刻和杨奉翻脸,发兵去讨伐他。杨奉怎敌得曹操。此时韩暹亦已逃到杨奉处。只得两个人同去投奔袁术。后来合了袁术去打吕布。吕布又派人去运动他们倒戈,说我打仗所得的油水全给你们。二人欣然允诺,反和吕布合力,把袁术的兵打得大败。然而这种强盗般的行径,终究是站不住的。再后来,杨奉给刘备骗去杀掉。韩暹发急了,他本来是山西的强盗,要想跑回老家,在路上给人杀掉了。他的同党李乐,算是病死的。胡才为冤家所杀。李傕、郭汜一班人,郭汜是给自己的部将杀掉的。张济因没有给养,走到南阳境内,去攻击穰县(今河南邓县东南),为流矢所中而死。他的侄儿张绣,统领了他的兵,归附了刘表。建安三年(198),汉朝下诏书给关中诸将段煨等,令其讨伐李傕,把他三族都灭掉。于是从董卓以来,扰乱中央政府的一班人,大概完了。只剩得一个董承。董承本来是牛辅的余孽,哪里是什么公忠体国的人?他叫曹操进京,也不过是想借曹操的力量,排除异己罢了,哪里会真和曹操一心?所以后来,又有奉到什么衣带诏,说献帝叫他诛灭曹操之说。从董卓拥立之后,到曹操进京之前,这一班拥兵乱政的人的行径,献帝还领教得不足吗?就是要除曹操,如何会付托董承呢?这话怕靠不住吧?曹操到这时候,势力已成,也不怕什么董承不董承了。所以董承一党人,徒然自取灭亡之祸。只有一个刘备,因在外面,是走脱的。这是后话。
曹操这时候,在名义上做了汉朝的宰相,实际上也得到了一大块地盘,是很有利益的。这一次的事情,得董昭的力量实在不小。董昭并不是曹操的谋臣策士,而如此尽力帮他,那是由于扰乱之际,顾全大局的人总想要大局安定。而想要大局安定,总要就有实力的人中拣其成气候的而帮他的忙。这是从来的英雄所以能得人扶助的原因。明朝的王阳明先生说:“莫要看轻了豪杰。能做一番大事业的人,总有一段真挚的精神在内。”可见天下事一切都是真的,断不是像平话家所说,用些小手段可以骗人的啊!,,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