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4章 四川方言 端豆腐(第1页)

端豆腐,四川方言里有两个意思。一、双手捧(别人)的脸。为表示喜爱的动作。多用于小孩。如:来,乖娃娃,给叔叔端个豆腐,就给你糖吃。偶尔也见年轻夫妻或恋人之间相互端豆腐。二、买(卖)豆腐。四川地区过去豆腐的买卖,都是不用称重的,量词用的是“墩”,后面也说“块”、“坨”。买卖豆腐叫“端豆腐”。比如,卖家吆喝“端豆腐啦!”。比如家庭里,“今天去端两墩(块、坨)豆腐来吃”。过去豆腐的量词为啥用的是“墩”、“块”、“坨”?而不是斤等重量单位?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首先,“墩”这个量词通常用来形容比较厚实、大块的物体,就像一块坚固的石头或者一堵墙一样。而豆腐由于其质地柔软且相对较厚,所以用“墩”来计量可以突出它的立体感和质感。其次,“块”则更加强调了豆腐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每一块豆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被单独拿出来使用或加工。同时,“块”也比较通用,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物品。最后,“坨”这个词则带有一些口语化和形象化的色彩。它给人一种随意、不拘小节的感觉,仿佛豆腐就是那么一坨放在那里,没有经过精心雕琢。这种用法可能更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中。当然,不同地区对于豆腐的量词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无论如何,这些词汇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表达事物。具体到四川地区。四川过去的豆腐作坊,用的大多是统一尺寸的方形木框(一框豆腐称一厢豆腐),并用模具做出了每墩(块、坨)豆腐的大小。买卖的时候,根据买主的需要,用划刀划出对应的数量即可,而不必用秤去称重。据了解,南方豆腐作坊大多都是用这种方形木框做豆腐模具。四川地区不像北方,动辄买一二十斤(称重量),平时也就买一两墩。只有到了冬季做红豆腐的季节,会买的比较多。比如半厢、一厢甚至更多。但是实际算账,还是按墩数来的。过去无论农村,还是城镇,经常听到豆腐作坊的人流动叫卖声:端豆腐啦!有人应声:这ㄦ哩zērli端两墩!至于为啥豆腐的买卖,要用“端”字?在各种资料中未查到来源,笔者只能根据特定的环境做个推测。因为过去农业时代,工业不发达,当时没有如今随处可见的塑料袋,豆腐买卖需要的容器,只能是买主自己从家里拿个碗或盆出来。装好豆腐之后,必须是“端”着而且得“端稳”,万一倒了就搞白伙食了。这也是过去豆腐作坊卖豆腐必须流动售卖的原因吧。那时候如果像现在固定在集市或菜市卖,没有盛装的容器,买主拿不走!2000年前后,我也看到本地开始出现按重量售卖的豆腐了,豆腐商贩自己的容器是个大大的筲箕,这是所谓的“筲箕豆腐”。但是,按墩(块、坨)计量售卖,仍然是四川地区豆腐买卖的主要方式。只不过,城镇慢慢没有了流动“端豆腐”的叫卖声,都在菜市摊位上买卖了,“端豆腐”成了“买豆腐”。在农村,有了塑料袋后,人们赶集买菜,豆腐顺便就买了,加上农村人口也少了,所以农村“端豆腐”的叫卖声也少了,即使有,也变成“买豆腐”了。“端豆腐”这个方言词,也逐步被时代所掩埋了。:()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热门小说推荐
极品对手

极品对手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官梯险情

官梯险情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当明星从跑龙套开始

当明星从跑龙套开始

精神发疯文学,没有原型,没有原型,没有原型(讲三遍),请不要在评论区提真人哦。金手指奇大,cp沈天青。日六,防盗八十,上午十一点更新江繁星八岁时候看见律政电视剧里的帅哥美女环游世界谈恋爱...

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

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医道官途

医道官途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官狱

官狱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