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郭嘉人在洛阳,还同赵云保持着联系。听说陛下怂恿袁绍改道兖州,只觉不妥,忙令斥候急信传与赵云。
赵云得了郭嘉的信,来劝刘辨:“绕道曹军一事十分不妥。”
刘辨只当是赵云自己的想法,便认真听着。
赵云道:“刘协此刻正在曹营之中。恐曹操生出别的心思。”
“曹操能生出什么心思?他前有袁术,后有袁绍。兖州兵马不过三万,焉能与前后六十万大军抗衡?”
刘辨很有自信。特别是手握兵法要义。这玩意能呼风唤雨移山填海,放到新世纪都能主宰世界。
他就是要到曹营,就是要把未来的龙气斩掉,不叫任何人威胁他的皇位。
赵云只是传达郭嘉的意思,他自己也觉得曹操谋反几率不大。更何况曹操世受皇恩,好端端的有什么好谋反的。赵云便依着皇帝的意思给郭嘉回信,信中再三言明他和陛下的判断。
改道兖州曹营又花去一月时间。不得不说,曹操确有一方良侯的气度。他治理下的兖州人人安居乐业,大军路过城池,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前来补给,各个老百姓都称赞曹刺史的功德。
袁绍肚量小,见得兖州井然有序便到陛下面前说曹操的坏话:“曹孟德收买民心。各家各户只知他曹孟德,不知陛下天威。此人不可不防。”
看过剧本的刘辨比袁绍更知道曹操的厉害。可怎么防?要按着原来的计划袭击曹操,只怕有失民心。
要是郭嘉在就好了,郭嘉一定能想出法子对付伪善的曹操。
郭嘉不在。刘辨只好叫袁绍找他的谋士们商量,想出个对付曹操的法子。
袁绍兢兢业业开了一夜的会,写成折子,呈给陛下。
刘辨瞧着袁绍手下人献上的计策,真是哭笑不得。
方法一:陛下强征曹家一子,逼得曹操造反。
刘辨赶紧打个叉。曹家的儿子最大不过十二三岁,且据说长子幼年好斗脸上带疤,想必有些丑,不干。
方法二:陛下前往曹府做客,大将军引兵去攻。曹操必定挟持陛下。届时平乱师出有名。
刘辨气得暴跳如雷。袁绍手底下的谋士纯粹把他推到火坑上面烤。
总算有个靠谱点的方法三:给曹操升官,让大将军暂署兖州事务。
这个方法算不得高明。明着升官,暗地夺权,这是自古以来的老套路。之所以从前不升,是因为善于妒忌的袁绍次次都给否掉。现今袁绍既肯把奏折呈上来,可见他是赞同给曹操升官的。
刘辨就把袁绍喊来,给曹操议定了太仓令的官职。太仓令是中央九卿之一,比刺史要高出一个等级。明着升迁,曹操不能不受,兖州的百姓也不会不乐意。
总归有个妥善的方案。刘辨多嘴问句:“何人出的主意?”
袁绍许是要给手下人讨份赏,张口就道:“南阳许攸的主意。”
许攸,熟悉的名字。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许攸是扭转官渡之战的关键人物。要非这厮背叛袁绍转投曹操,带人烧了袁绍的乌巢粮草,曹操就要败了。
眼下虽不是官渡之战。但小人总归是小人。天知道许攸会不会卖人。
刘辨留个心眼:“此人信得过不?”
袁绍大笑:“臣用人宽严相济,还没有过叛徒。就拿这个许攸来说,他的家人在冀州谤议天威,臣不过褫夺家产,关了半月,硬是保住他们的脑袋。许家对臣是感激涕零的。”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