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十七章官学和私学
看到周秀才这副样子,林显扬也义愤填膺起来说道:
“怎可这样欺负人!诸位可都是秀才啊!”
林显扬喷教谕,周秀才反而说道:
“海教谕也是为了整顿县学风气,可是我们南平县学这个样子,也不光是清考就能解决的啊。”
苏泽疑惑的问道:“敢问周秀才,为何南平县学如此冷清啊?”
周秀才叹气一声说道:“南平凡是有点能力的士子都在延平书院中读书,来县学的都是我这种贪图一月二两禄银,穷的揭不开锅的穷秀才。”
“以前教谕在的时候,也知道南平县学不如延平书院,也都是让大家自学为主。近十年来整个南平县学就出了一个举人,延平书院却出了七人中举,你说本县那些书香门第是读县学还是去延平书院。”
苏泽和林显扬对视了一眼,林显扬也没想到自己心中神圣不可高攀的县学,竟然沉沦到这种地步。
不过苏泽倒是不意外,福建本身就有浓郁的私人书院的氛围,而南平县的这座延平书院,就是始建于南宋的书院,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朱熹的老师李侗,号延平先生,曾经在南平讲学,延平书院就是为了纪念这位闽学四贤之一的道学大宗师而建立的。
苏泽用起Lv5级的“历史学”,他回忆起大明朝曾经有过四次禁毁书院的运动,疑惑的问道:“今上不是曾经下旨禁绝私学的吗?这延平书院竟然如此明目张胆?”
周秀才侧目看向苏泽,没想到长宁卫一个小地方的书生竟然知道朝廷的政令,周秀才对苏泽刮目相看。
第一个禁毁书院的自然是洪武大帝朱元璋了。
朱元璋在位的期间,是没有所谓民间学术的,所有大儒都要入官学教书,你不去老朱有的是办法让你去,那时候很多熬过了大元朝的宋朝书院都被捣毁了。
第二次和第三次禁毁书院运动,就是嘉靖皇帝感觉到了阳明心学的威胁,曾经在嘉靖十六年和十七年两次下令禁毁全国书院。
周秀才苦笑着说道:“当今徐阁老都曾经在延平书院讲过学,这些私人书院都是一地文脉所在,和府县官员相交莫逆,又怎么可能被禁绝?”
苏泽这下子恍然大悟,嘉靖皇帝抑制心学的举措事实上已经失败了。
如今朝堂中,内阁次辅徐阶就以心学门徒自居,是如今江右学派的领导者。
兵部尚书聂豹就是王阳明的弟子,在徐阶读书的时候曾经勉励过徐阶,徐阶也对他执师礼。
虽然聂豹亲近严嵩,和徐阶已经闹翻了,但是心学一脉在朝堂的影响力相当强大了。
林显扬突然问道:“这延平书院的学生也能参加科举吗?”
苏泽向林显扬解释道:“能,考过童子试可以入县学学习,当然也可以不入县学,以儒士身份参加乡试,书院中的生员多是走的这条路。”
周秀才连忙点头说道:“是的是的,如今县学不昌,凡是有前途的士子都去了延平书院。延平书院还经常会邀请大儒来讲学,每次都是本县文坛盛事,要不是廪生每个月还有二两银子,我也想去延平书院读书了。”
苏泽暗暗惊叹于南方书院的昌盛,就算是东南还在闹倭寇,但是福建的学术活动依然发展的很好。
这些私人书院不仅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和宣传机构。
从宋代开始大儒就经常讲学,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找个闹市区坐下来就讲,甚至还有当街辩论的。
但是这些“儒学宗师”可能也觉得这样太掉架子,于是讲学的地方放在了书院里。
比如当年宋代关学大儒张载在横渠书院开讲,就像是顶流明星开了演唱会,整个关中地区的人都涌向横渠,就为了听他讲学。
而更近一点的心学大儒王阳明,更是在稽山书院和阳明书院多次开讲,每一次讲学都是万人空巷,有的读书人甚至不远万里赶到书院,就在书院边上结草庐,等待王阳明下一次讲学。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