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耶律颇的的使者走后,章越坐在交椅上独自沉思。辽国内部确实有以北院枢密使耶律颇的为首的主和派,但也有主战派。然后他提笔刷刷地在纸上写下三行字。若宋不归还凉州给党项,契丹会不会冒险发动这一战?抑或大宋不归还凉州的前提下,到底要付出什么其他代价?辽国的谈判底线到底在哪里?这是谁都不知道的。最高层面的战略决策,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非常迷的事情。往往都是参与决策的这个群体都作了逻辑自洽的选择,但最后却导致了一个糟糕的结果。其实大多数人在作决策时与国家一样,就是厌恶风险的损失,要大于利益的获得,显得过于理性。好比一个经典段子,你在路上捡到一百块正高兴了,结果失主来你将钱还回了,结果心情郁闷了一天。但其实你没有损失。所以人和国家在作选择都会趋于保守,厌恶风险远大于收益。这点上大宋是这样,而反观辽国也是一样。宋辽百年和平之局,谁不敢作越雷池那一步之人。辽国不是女真。女真那等组织在初起时,在勇于掘进的精神还没打断时,是完全没道理可言的。不过就算如此,完颜阿骨打在世时还打算维持住与宋朝海上之盟的协议,但下面人却不肯。他也只好道‘我与大宋海上信誓已定,不可失也。待我死后,悉由汝辈。’宋朝确实拿辽国铁骑饮马黄河没什么办法。但辽国也对定,镇,瀛,魏各路的大州坚城没什么办法,打到最后还不得退回去。最后回家一合计发觉累死累活抢了半天收益还不如让宋朝乖乖把钱送上门来。抢劫哪有收租合算。所以这是章越再三坚持之处。能战才能和,没有筹码拿什么博弈。政治就是有斗争有妥协的。……宫里没有秘密可言,孙固在政事堂上反对章越之事以及晾韩缜在院外之事被官家察知。官家旋又单独召对刚回京的章惇。官家对章惇期望深重,从熙宁之初王安石,再到熙宁之中吕惠卿,再到元丰之政的章越都是他心仪之选,并亲手挑中的宰辅。现在章越自言还有两年多一些便辞相,他自内心里期望章惇日后可继章越相位。官家也不是讨厌章越,巴不得他辞相。官家心底清楚地知道从古至今相权与君权之间的矛盾是无可避免。从兰州和凉州大捷之后,章越越来越强势,无论从人事任命至朝政大政方针,自己大多要听他的。连自己宠信的吴居厚都不能保住,天子颜面可谓荡然无存。虽说他有暂且忍过这两年念头的打算,但也要开始为章越找好替手。章惇经国之才不亚于章越,只是性高傲慢谋国而不谋身,在朝中树敌颇多。若没有身为天子的官家本人的照拂,肯定几下子就被政敌搞倒了。因此章惇这一次单独召见,官家又是赐座又是赐茶。章惇也知这是君恩深重,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换了一般大臣定是感动的不惜此身报答天子。但章惇没有受宠若惊,因为他已心存此念,不因人主之恩宠,个人之荣辱有所改变。他本就是国士,故天子理当以国士待之。官家见此心安,他见章惇如同看见王安石,章越的感觉一般,这样的人关键时候是可以靠得住的。不过官家知章惇此人性子,故有心当面杀杀他的傲气。官家微微笑道:“朕记得卿当初入京时直斥朝廷浅攻进筑之策,如今还是持此论吗?”章惇道:“陛下,此臣当初所误也。本朝伐党项大国侵小国,用实力为久计,以困贼尔。”“正所谓用实力者,当钱粮足备,民力有余,兵马众多是也。如此伐党项,则以大国之实,磨以岁月,以久持之。贼固小国,安得不困?此间非有诡谋秘计,以取奇功也。”“朝廷先取兰州,后得凉州,乃度吾力有余则进,不足则止。可急则急,可缓则缓,不必强其所不足,当缓而急也。”官家闻言大喜,在朝廷攻下凉州的战果之下,当初反对的章惇也是承认了错误。大国打小国,就是凭实力强磨,以岁月待之,持之以久。党项每天被打,人困马乏,哪有什么胜机?最重要的是战略主动权在我手中,我要什么打就什么打,快慢随心。官家道:“如此矣,难怪章卿告朕,今所谓边事者,可雕印板千百本以遗贼,亦不畏彼知。”章越当初对官家所言,这战法哪怕我抄写一千份给党项,都不怕他知道。就问你能拿我怎么样?既是章惇态度已有转圜,承认了之前对夏战略路线的错判,官家就将话题拉回来笑着道。“去年盐钞之利,朝廷从中枢截留地方用于攻伐凉州之役所用,虽只用去三分之一。”“但说到底还是问地方借用,去年的盐钞之利,凉州之役后至今未还给地方。”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今年盐钞之利如何处置,谁也不知。朕一切悉数交给章卿及三司为之。但现在各军州财政已出现疲弊之状。如此用兵,实是财用匮乏。若宋辽再失和,如之奈何?”章惇闻弦歌知雅意。“陛下,对党项进筑之事,确实耗费财力太多。再说此等枯等坐守对党项则有用,对契丹则无用。”官家道:“正是如此。”章惇继续道:“对辽不可似对党项,耗费那么多钱财修一堆土垒,使钱粮蠹耗。当练就一支强兵,否则如何在无险可守的河北与辽国抗衡。”“此外夺取凉州,虽是进取之计,可也是章建公守位固宠之策,令边将生妄邀厚赏之心,之前韩缜冒击韦州便是如此。”官家道:“不错,古者无三年之蓄,则国非其国。朕也苦于财入匮乏,虽说盐钞和交引所之利甚厚,但御边还是不足。卿有何财策?”重开西域之后,如今丝绸之路都快要改称棉布之路。不过官家仍嫌钱来得太慢。章惇道:“陛下,可在河北暂行榷盐三年。”官家听了不由失望,论理财章惇还是欠缺,远不如章越。河北榷盐的办法这是仁宗和周世宗都不所为之事(历史上章惇为宰相就是这么干的)。官家道:“朕以为对辽应予以包容,如今党项之事未了,实不应对辽开启边衅。”“朝中反对的大臣如许,但章卿却不闻不顾,万一辽军兵出河北,河北数百万百姓朕将如何待之?”章惇道:“臣看章建公如今不肯与辽国议和,此举只是虚张声势。万一辽国倾国一击,到时候再狼狈求和,如此前倨后恭,实令天下嘲笑。”章惇这话说到天子心底去了,他也生怕章越在虚张声势,万一辽国真的出兵,却发现大宋乃纸老虎一只。官家道:“万一辽国只是在虚声吓我耳,朕却弃了凉州之地怎办。卿有何高见?”章惇道:“眼下河北必须先议战守之策,治兵积粟向辽国以示有备!”“在河北诸路大府宜择帅、边州宜择守、骄兵宜更戍。”官家闻之欣然,章惇果真还是有见识的。“卿细言!”章惇道:“先是战策!不等辽先侵河北,而我先复中国往昔之疆,以顺讨逆,王师北伐,幽燕汉民必箪食壶浆来迎。”官家听说北伐幽燕心觉得此太大胆了,不过章惇此言说到他心坎了。归义军曹仲寿归汉之事,经过蔡京一改编,在汴京编作了戏剧,街头巷尾都能看到。现在百姓们对收服幽燕,解救沦陷辽国的汉人,也是抱着期待。章惇道:“陛下,本朝对继周统,李唐之法统有所争议。但无论是周唐,都将燕云视为己土,大宋继此法统,自也是如此。”“天下汉人无不思归宋,故燕人思汉,此万万臣民不容质疑之处。”什么心腹之臣,君臣同心一致,这就是了。章惇继续道:“自陛下熙宁变法以来,便以鞭答夷狄,尽复汉唐之故疆为己任。这一次陛下收复凉州,为何天下万民敬仰?王师所经之处,百姓景从?”“为何归义军节度使曹仲寿来投?此乃河西汉民思宋所至。此所谓天下正统所在。”“以天下之正伐天下之不正,天下之大一统为统。此为正统!”官家胸中热血澎湃心道,不错,我炎炎大宋乃华夏正统,朕为天下共主,继五朝之志为此。虽说曹仲寿的身份无从考证,但政治正确性的意义无以复加。章惇此人不拍马屁,却在无形之中拍了最高级的马屁。换了司马光只会说,老百姓都吃饱了吗?自家百姓日子过得是有上顿没下顿,你却关心幽燕西北汉民?官家问道:“卿之守策如何?”章惇道:“河北所患在于无险可守,一旦辽军南下可直抵黄河,窥视京师。”“臣以为可效仿汉之三辅,在汴京左右设辅郡以拱京畿,每辅集重兵二三万,一旦辽军南下饮马黄河可以当面迎击,再配合镇,定,瀛,魏四镇,则使辽军腹背受敌。不令其生还辽东!”官家闻言目光一亮问道:“此乃卿之所谋吗?”章惇道:“不敢隐瞒陛下,此策乃臣之族弟枢密副使章楶之论。”官家听章惇之言,才想被自己冷落多年的章楶。:()寒门宰相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